如果要给日本的城市们开一场“人设”颁奖典礼,大阪大概会捧着“最不文明奖”的奖杯,一边啃章鱼烧一边吐槽:“你们东京人装什么装?”
这座以“反骨”著称的关西大都市,常年霸占各类“不文明排行榜”榜首,却在游客心中稳坐“最想二刷城市”宝座。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大阪的“野路子”生存哲学——到底是真·不文明,还是另一种高级自由?
2024年,美国公司Preply对日本2008名居民做了份“文明度调查”,大阪以绝对优势拿下“最不文明城市”称号。这份“黑历史报告”里,大阪人的操作堪称魔幻。
71%的受访者表示,大阪人“买东西不向店员道谢”,连公交车司机也常被无视。
相比之下,东京人虽然也“冷漠”,但好歹有63%的敷衍率,而熊本县这类“文明标兵”连10%都不到。
大阪行人闯红灯比例高达38%,是熊本县(12%)的三倍多。如果你在道顿堀看到一群大阪大妈边大笑边闯红灯,别怀疑——她们可能刚用关西腔吐槽完“红灯不就是用来闯的嘛!”
遛狗不捡屎、车辆过人行道不减速等行为,大阪均以“断层第一”的姿态碾压全国。有网友戏称:“大阪的狗大概觉得自己拉的是彩虹糖,人类不配捡。”
更绝的是,大阪政府对此的态度堪称“躺平界典范”:没有危机公关,没有整改宣言,只有民间自发制作的“大阪不文明行为大赏”表情包在社交网络疯传。
一位大阪居酒屋老板甚至骄傲地说:“我们这叫‘リアル自由’(真实自由),东京人活得跟机器人似的,有啥意思?”
大阪的“野”可不是突发恶疾,而是刻在DNA里的历史遗产。
早在17世纪,大阪就被称为“天下厨房”,全日本的物资在此集散。商人们为了谈生意,在船厂仓库里端着清酒讨价还价,连武士都得对这群“有钱大爷”低头。
这种“金钱面前人人平等”的氛围,让大阪人早早就练就了“不守规矩才能赚钱”的生存智慧。
提到大阪治安,就绕不开山口组的老巢——浪速区。这里的黑帮事务所门口常摆着“区域安全巡逻中”的牌子,甚至给邻居送中元节礼物。
一位中国游客曾拍到魔幻一幕:黑帮成员在便利店排队买关东煮,前面的大阪大妈回头搭话:“你们组最近巡逻挺勤啊,我家孙子说放学路上都没人打架了。”
这种“以暴制暴”的民间秩序,让大阪的犯罪率数据看似危险,实则充满“江湖规矩”。
如果说东京的文明是“精密齿轮般的秩序”,大阪的文明则是“火锅式沸腾的热闹”。
大阪府警的招募海报堪称行为艺术:警察飞身扑向嫌犯,配文“逮捕率100%!来感受燃烧的青春吧!”——活脱脱日剧《我是大哥大》现场。
而市民的反应呢?有人在推特晒出超速罚单并配文:“警察小哥追了我三条街,喘得比我还凶,给他加个鸡腿吧!”
这种“互相折腾又莫名和谐”的关系,让大阪的“体感治安”反而比数据更安心。
大阪人闯红灯是真,但迷路时被大妈亲自领到目的地也是真;他们对店员不说“谢谢”,但会在圣诞节给垃圾收集员送手写贺卡;他们嫌弃东京人“装模作样”,却在全国募捐时人均捐款额最高。
正如一位居酒屋常客所说:“我们大阪人啊,把规矩都化在酒里了。你看这杯Highball,冰块乱晃但酒没洒,这就是我们的生存美学。”
大阪的吊诡之处在于——它越是“野蛮生长”,越让人欲罢不能。2024年大阪外国游客数突破历史记录,很多人直言:“就是冲着‘最不文明’标签来的!”
英国博主James在油管发布《大阪迷惑行为大赏》,播放量破千万。视频里,他被章鱼烧店老板强行塞了双份蛋黄酱,又被地铁醉汉拉着唱卡拉OK,最后对着镜头傻笑:“这地方太有病了…我明年还要来!”
当其他城市忙着搞“智慧城市”“低碳社区”时,大阪西成区的“贫民窟改造计划”充满黑色幽默:政府给流浪汉发工资当“街头观察员”,把黑帮控制的夜店街改成特色旅游区,甚至邀请艺术家在垃圾堆上办装置展。
项目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既然全世界都说我们乱,那就乱出风格,乱出经济效益!”
在某些人眼里,大阪是日本最不文明的城市,但是它却始终有着属于自己的魅力。
那些被定义为“不太文明”的直率、喧闹、不拘小节,背后或许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所以下次看到大阪大妈边闯红灯边大笑时,别急着掏手机拍照:说不定人家刚给迷路游客买了杯自动贩卖机的咖啡,正赶着去给流浪猫喂小鱼干呢。
本文作者 | 老A
责任编辑 | 蓝橙
策划 | 蓝橙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