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持续升级,双方动用大规模军事武器,导致众多平民受害。鉴于此,多国已宣布撤侨计划,全力保障本国公民安全。
【无脑言论】
连线诺亚母亲后,记者提出连串问题,旨在获取更多诺亚信息。目前,诺亚情况仅知被抓视频,其是否存活、身在何处等细节,均尚不明朗。
网友爆料称,这位中以混血女孩生于北京,与中国渊源深厚。若条件允许,我国或可与马斯交涉救她回国,因外交部汪文斌已表示可为自愿离战区的中国人提供保护。
面对记者提问,诺亚的母亲非但未认真作答,反而愤怒地连番反驳,言辞犀利,让记者无言以对。
她先承认是以色列国籍,随后愤慨地说:“中国人不能帮我吗?帮我们是你们的义务。”记者闻言哑口无言,若非工作所迫,定会立刻挂断连线,不愿再多纠缠。
此次连线颇具价值,确认了诺亚两则信息:他出生于以色列,仅探亲时访华;且拥有以色列国籍,并有服兵役的经历。
面对这样的女孩,我们是否该伸出援手?是否还应坚持寻找她的踪迹?
【更换国籍的结果】
国籍是个人身份的重要标志,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它反映了个人的国家、民族归属,及与国家的联系。一旦更换国籍,即便拥有该国血统,也不再与该国有正式关联。
我国获绿卡难,离国籍易,坚持难入易出政策。此因保护公民安全乃国家之责,故对每位保留国籍者均极为重视。
巴以冲突前,我国公民全球频遇危机,含战争、地方冲突、自然灾害等。无论身处何国,中国政府即刻撤侨,持护照等国籍证明即可获保护,彰显中国给予公民的安全感。
若选择更换国籍,则视为放弃国家保护,我国将不再提供更多帮助,如疫情期间免费治疗与隔离援助。因此,众多留学生及外派人员疫情期间毅然回国。
此时,有更换国籍者欲回国求治,却在机场入口遭阻。他们尝试以家族背景、国内经历等证明身份,却无中国护照和身份证,只得无奈返回“祖国”,遭受冷遇。
同样,已被捕的诺亚及其母亲在巴以冲突中难获中国援助。尽管诺亚母亲曾为中国公民,但改籍后不再受中国保护。中国欢迎他们正规来访,但救助诺亚实属不可能。
另外,诺亚曾是以色列服役女兵,依政策,退伍后战时自动转预备役,随时可能被征召。马斯捕获的是位可能参战、对他们开枪的以色列军人,我们无理由拒绝,也无法索回诺亚。
最让人气愤的是诺亚母亲的态度,她若能理性恳求中国援手,事情或有转机。但她却傲慢地认为,无论国籍如何,中国帮她是义务,实在令人反感。
她未寻求帮助,仅“命令”我们救其以色列女儿。此事应忽略,若援手,近乎宣战。政府对此发表看法,亦被视为试图干预他国政治。
针对这些言论,有网友心怀慈悲认为应体谅母亲,毕竟为人父母皆同理。但关键在国籍,这是行动阻碍。于是疑问浮现:为何我国不能援救诺亚?
【国籍背后的问题】
现今,诺亚身为纯粹的以色列人,与中国鲜有关联。血统在决定国籍时不具意义,否则依血统论,日本或可视为中国一省,何必独立成国。
若我国在战时解救中国国籍人员,即被视为干涉他国政治军事等,会被视为参战。巴以双方及他国或攻击我国公民,或以此为由对我国采取多项行动。
届时,我国将蒙受巨大损失,且海外华人可能遭遇不公,如马斯或因其认为我国干涉战争,在其控制区内随意拘捕中国公民。
此外,仅从国家层面看,我国无法解救非中国国籍人士。国家发展需全民支撑,主要通过纳税实现。虽公民不直接交钱,但日常已以各种形式纳税,这些资金是国防、基建等项目的重要来源。
因此,国家与公民责任相辅相成,公民助力国家建设,国家保障公民安全。反之,外国人未纳税或助国家,何以享国家之帮助?
诺亚母亲或为中国血统并曾作贡献,但转籍后不再受中国保护。移居以色列后,她与女儿为该国效力,诺亚身为士兵,应寻以色列而非中国帮助。
是否存在“轻松”救援并“顺便”救诺亚的情况?虽救出诺亚对我国或许不难,但国家立场与责任使然,不能随意相助,这也是对中国公民负责的表现。
【结语】
成年人能理解诺亚母亲的心情,但无法接受其行为,且“义务”一说并不成立。中国对非中国籍人士无义务,也无权干涉其人生。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