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料】大英百科全书“满洲”词条(上)

赫歇尔 2024-05-19 11:03:39

参考资料

Douglas, Robert Kennaway (1911). "Manchuria" . In Chisholm, Hugh (ed.).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Vol. 17 (11th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552–554.

【Manchuria(满洲)】

【地域范围】

满洲由现代中国的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组成,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地区也常常被包括在内。满洲的西北、北部和东部与俄罗斯、南部与朝鲜和河北省接壤。

中国人称满洲为东北或东北省份。1860年代之前,满洲地区还包括中国清政府根据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和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让给俄罗斯的阿穆尔河(黑龙江)以北的领土。

【满洲历史】

17世纪之前,满洲的历史是由几个民族共同融合塑造的:汉人、通古斯人、蒙古人和原始蒙古人。通古斯人是森林和平原居民,从事农业、渔业、狩猎和畜牧业的混合经济。满洲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称为“肃慎”、“扶余”、“靺鞨”、“女真”等,最后是“满洲”。

蒙古人和原始蒙古人是游牧民族,居住在蒙古蒙古高原东缘和大兴安岭东坡的草原上。他们被称为鲜卑、乌桓、室韦、契丹和蒙古。中原汉族农业人口从中国北方迁徙到南满洲肥沃的辽平原耕种土壤。满洲地区的历次政权、王国,都是这些民族之间的冲突博弈的结果。

史前满洲是游牧民族从伏尔加河穿越欧亚平原,到达朝鲜半岛的天然“高速公路”的东部终点站。早在公元前1000年,中国文献中就提到了某些满洲部落。古中国人最早在满洲南部的定居始于公元前3世纪左右。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古中国人向满洲南部的移民加速:在汉朝,汉人将门轴南部的领土组织为军事郡县。在汉帝国崩溃后的混乱时期,中国只能维持对满洲漫步的松散管理。

在隋朝和唐朝时期,中国能够重新确立对南满洲的部分控制。7世纪末,满洲游牧的通古斯民族宣布独立,于713年建立渤海国。渤海以现代吉林省为中心,鼎盛时期几乎覆盖了整个满洲和朝鲜北部。

随着907年唐朝的灭亡,被称为契丹的古蒙古支系逐渐在满洲占据优势,并开始向南扩张对抗中原证券,向西扩张对抗突厥国家。公元926年,契丹灭渤海。在辽朝的鼎盛时期,契丹帝国几乎占领了整个满洲、朝鲜的一部分、华北的一部分以及蒙古高原的大部分地区。

11世纪后期,契丹帝国的行政效率和军事实力显着下降。其治下非契丹民族经常发动叛乱,这些叛乱分子中特别重要的是女真部落,这是一群居住在辽国边境以外但与辽朝朝廷有朝贡关系的通古斯民族。

1115年,女真最高首领完颜阿骨打宣布建立金国,标志着契丹势力的急剧衰落。1125年,女真金国与中国宋朝结盟,成功消灭了辽帝国。消灭了共同的敌人后,金国转而反对宋朝。1127年,女真人攻陷宋都,宋廷南撤,建国号南宋。

女真人决定将占领的宋地纳入自己的版图,并于1152年将首都从满洲迁至燕京(今北京)。然而在那时,强大的金国军事机器已经衰落,很容易成为12世纪在蒙古高原崛起的蒙古人的猎物……

(未完持续)

0 阅读:75

赫歇尔

简介: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国际关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