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拒绝1000万赔偿的江苏钉子户,因贪得无厌,如今已成“花园别墅”

在中国的城市化浪潮中,拆迁和补偿问题总是能掀起一阵热议。今天要聊的,是发生在江苏吴江区的一个真实案例:一个普通村民庄龙弟

在中国的城市化浪潮中,拆迁和补偿问题总是能掀起一阵热议。

今天要聊的,是发生在江苏吴江区的一个真实案例:一个普通村民庄龙弟,面对开发商开出的1000万赔偿,硬是没松口,结果把自己搞成了孤岛上的“钉子户”,如今房子被围墙和河流困住,外界戏称“花园别墅”。

一、拆迁来了,机会也来了

事情得从2004年说起。那时候,江苏省吴江区松陵镇庞杨村贝家角还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地儿,村民们靠种地、打零工过日子。

庄龙弟一家就是其中之一。他家不算富裕,父亲长期卧病在床,母亲靠种菜卖菜撑起家计,庄龙弟自己也没啥正经工作,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就在这年,开发商盯上了贝家角这块地,计划建个叫“瑞景国际”的高档别墅区。这对村民来说是个翻身的机会,毕竟拆迁补偿在当时可是个能改变命运的大手笔。

到了2006年,开发商正式跟村里五六十户人家谈条件,开出的补偿挺诱人:每户能分到对面城南花苑的一套安置房,外加100万现金。

那会儿100万对农村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够买房置地、改善生活了。大多数村民都没啥犹豫,签字搬走,奔向新生活去了。

可庄龙弟不干。他觉得自己家的情况特殊,老宅旁边有块菜地,是母亲辛苦开垦出来的,家里就指着这点收入活呢。他觉得开发商给的100万少了,没把菜地的价值算进去。

于是他狮子大开口,要求涨到300万。开发商也不是完全不讲理,愿意在原有条件上再加一套房,但庄龙弟还是不满意,死咬着300万不放。

二、僵持不下,变成“钉子户”

开发商见谈不拢,也没辙,只能先把签了字的房子拆了,绕着庄家老宅开工。没多久,瑞景国际的别墅就盖起来了,周边环境变得高档大气,房价蹭蹭往上涨。唯独庄家那破旧的老宅杵在那儿,跟周围的豪华别墅格格不入,像个扎眼的“钉子户”。

时间一长,庄家这块“飞地”开始给开发商添堵。买别墅的人花了大价钱,图的就是环境好、档次高,结果一看旁边有个杂草丛生的菜地加破房子,谁心里都不舒服,投诉越来越多。

到了2012年,开发商实在扛不住压力,又跑来跟庄龙弟谈。这次他们下了血本,直接开出1000万的赔偿。这在当时可是个天价,搁谁身上都得动心吧?

但庄龙弟还是拒绝了。他觉得自己占理儿:房价涨了这么多年,自家地皮肯定值更多,1000万不够。他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商觉得这胃口太大了,满足不了。

三、开发商放大招:围墙+河流

谈判破裂后,开发商决定不伺候了。2013年,他们在庄家老宅周围砌了堵高墙,把这块地跟别墅区彻底隔开。这墙一立,庄家人进出就麻烦了,庄母每天推着卖菜的车得绕一大圈才能出去。

更狠的是,开发商还不止于此,又在老宅边上挖了条所谓的“观景河流”。说是河流,其实就是条人工沟,河岸用石头装点,看着挺美,但实际作用是把庄家的路彻底断了。

这河不深,可水质差,底下全是杂物。庄家人想出门,就得淌水过去。庄母年纪大了,每天推着菜车在水里走,摔跤是常事,尤其雨天水涨起来,更危险。

长期泡在冷水里,她的关节痛得越来越厉害,身体也垮得快。可即便这样,庄龙弟还是没松口,他总觉得开发商扛不住压力,最后还得回来加钱。

四、幻想破灭,老宅成废墟

事实证明,庄龙弟想多了。开发商压根没打算再谈,围墙和河流一弄,庄家老宅被隔离得死死的,别墅区的销售反倒不受影响了。买房的人看不见这块破地,投诉自然少了,项目顺利推进。

2016年元旦,瑞景国际全部竣工,庄龙弟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这时候,他再看自己家的情况,日子没法过了。房子没换来钱,反而成了累赘,出入不便,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庄龙弟扛不住了,带着老婆搬走,父母也因为受不了每天淌水的折腾,跟着一块儿离开。老宅就这么空了下来,被杂草和藤蔓淹没,孤零零地杵在别墅区里,外人看了觉得好笑,给它起了个“花园别墅”的绰号——听着挺讽刺的。

回过头看,庄龙弟这事儿让人挺感慨。他错在哪儿呢?其实关键节点有几个:

2006年那会儿,100万加一套房对农村家庭来说已经很够意思了。村里其他人都接受了,拿钱搬走,生活都变好了。庄龙弟非觉得自己吃亏,要求300万,胃口太大,完全没考虑现实条件。开发商不是慈善家,能给的不会无限加码。

到了2012年,1000万已经是天价赔偿,远超当初的条件。庄龙弟还是觉得少,觉得自己地皮值更多。这时候他已经不是在争取合理权益了,而是纯粹被贪心蒙了眼,没看到风险。

围墙和河流弄起来后,生活越来越艰难,他还不认清形势,总想着开发商会回头求他。结果开发商压根不care,直接把他晾在那儿了。

说白了,庄龙弟的问题就是贪得无厌加认不清现实。他要是早点收手,100万也好,1000万也好,日子都不会差。可他总觉得自己能拿更多,最后啥也没捞着。

说到拆迁补偿,多少算合理还真不好一刀切。拿吴江这事儿举例,2006年100万在当地能买啥?那时候吴江市区房价大概2000-3000元/平米,100万能买套100多平的房子,外加现金改善生活。到2012年,房价涨到8000-10000元/平米,1000万妥妥能买好几套房,足够一家人衣食无忧。

对比全国,2010年左右,北京郊区拆迁补偿每户平均也就200-300万,上海稍微高点,可能500万上下。庄龙弟拿到的报价已经远超平均水平,但他还是不满足。这说明啥?有时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是人心里的预期膨胀得太离谱。

庄龙弟这样的“钉子户”不是个例。全国各地拆迁中,总有些人跟开发商杠上,有的是真觉得补偿不公,有的纯粹是想多要点。像北京有个案例,某钉子户拒绝搬迁,最后房子被围在高架桥中间;还有广州的,孤零零一栋楼杵在商场旁边。

这些事儿背后,有时候是沟通没到位,有时候是心理预期差距太大。江苏这案例特殊在哪儿呢?庄龙弟不是没得选,开发商给的条件不算差,他纯粹是自己把自己逼到了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