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又一个李佳琦?千万粉丝博主翻车,“资本家”的口吻引骂声!

文|南风编辑|先锋谷影视娱评2025年4月,科技圈顶流UP“何同学”再次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不过这次不是因为他的创意视频

文|南风

编辑|先锋谷影视娱评

2025年4月,科技圈顶流UP“何同学”再次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不过这次不是因为他的创意视频,而是一段关于网约车司机的争议言论。

这番看似真诚的话,迅速引爆了网络,何同学也被贴上“傲慢”“刻薄”的标签。

甚至有人将其与李佳琪“79元眉笔事件”相提并论,指责他“红了就飘”。

可这究竟真的是因为他“飘了”,还是当今网红经济下的必然结果?

拒绝好评背后的傲慢

事情的起因,是何同学在社交平台上所发的一条生活分享。

何同学说,自己打车的时候,总是会被司机师傅要求好评。

他嘴上都说好,但每次下车以后,又总是会忘记评价。

所以现在司机师傅再让他好评的时候,除非服务超好,否则他都会直言说不。

他说这是在克服自己的讨好型人格,也是在锻炼真诚和勇气。

表面上看,似乎真的如他所说,这是在以诚待人。

但实际上,他所面对的“勇气锻炼”的对象,并非强势群体,而是依靠好评率生存的网约车司机。

他把拒绝弱势群体的请求,包装成了“克服讨好型人格”的成长宣言。

这便是矛盾产生的核心点。

在面对商业合作以及平台规则等强者方面,他从来没有表露过“拒绝的勇气”,可是面对普通的劳动者却大谈“真诚”。

这就显得他是在向上要求人人平等,向下要求等级分明。

这与鲁迅先生所说的“强者挥刀向更强者”的态度截然相反。

要知道,尽管他已经是科技区举足轻重的头部UP主,早就不用靠视频的点赞收藏率来盈利,可是他依旧会在每次视频的结尾,都向观众索要三连。

自己没有三连,仅仅是少了很小的一部分收入罢了,可司机没有了好评,面临的可能就是客源减少,收入降低。

把拒绝行为美化为“成长”,却从未考虑对方的处境,也正是这种“何不食肉糜”的态度,最让观众所愤怒。

所以就有网友用他的“原话”来反驳他:“除非视频真的好到必须三连的程度,否则我会直接说不,这也是我锻炼真诚和勇气的方式”。

可以预见的是,恐怕以后每次他索要三连的时候,评论区里都会有这么一条“公式化”的回复。

这次他真的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何同学为何屡次陷入争议

其实何同学也并非第一次“翻车”了。

早在2024年11月,他的《我用36万行备忘录做了个动画》就被曝存在代码侵权,删除了原作者的署名。

而在视频中,他明明说的是“我们专门写了一个软件”。

事件发酵之后,他曾两次出面道歉,承认团队之间“没有做好沟通”,愿意进行反思。

但难以避免的,他的职业操守仍然被网友所质疑。

还有更早的“DIY无线充电板”事件等等。

表面上看,何同学相关争议话题的核心,都在于用词不够严谨,情商有待提高。

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则在于他成名后心境的转变。

他的公众形象,已经慢慢地从“科技极客”滑向了“商业网红”。

那句“目标是做有意思的视频”的口号,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他的唯一追求。

早期,何同学凭借视频《5G到底有多快》一炮而红,想必很多朋友也是通过那条视频认识的他。

当测速表上指针瞬间到底的时候,他的人生好像也驶入了高速。

兼具趣味性与科普价值的内容,也让他被誉为“科技圈的一股清流”。

只是随着流量暴涨,他的内容逐渐向商业化倾斜。

广告植入增多,但技术深度以及主旨高度并没有随着一同增加,这就让他的视频看起来,好像很有意思,但又显得十分无用。

跟手工耿的“无用发明”还不同,何同学的发明起点高,消耗大,但结果太过普通。

比如能够自动投球击中开关,实现关灯功能的“关灯器”,或者能够把A4纸扔出很远的“投纸器”。

每一个发明都是在用最尖端的科技,实现最无用的功能,很酷,很有意思,但也仅此而已。

在喜欢科技的粉丝眼中,他是在培养大家对于科技的兴趣。

可是在路人的眼中,这些斥巨资做出的发明,本身就藏着一种“小资情结”。

也正是这种日积月累的“小资情结”,让他逐渐把自己与群众分离开了。

既想要维持“为兴趣而做”的干净人设,又无法割舍流量经济所带来的利益,最终只会在这场拉扯中失去平衡。

网红经济下的普遍问题

其实何同学的翻车不仅是他个人的危机,更折射出的是当前社会网红群体所拥有的共同问题。

一方面,如今高度发达的互联网,能够让一个素人一夜之间成名。

但也正因成名速度奇快,网红也很容易在突如其来的“成功”中迷失自我。

这就会很大可能在他们心中产生一种“精英傲慢”,稍不注意就会说出“何不食肉糜”这种话。

就比如何同学所说的所谓“勇气和锻炼”,以及曾经李佳琦所说的“哪里贵了”,便都是如此情况。

而这种“向弱者挥刀”的姿态,恰好踩中了大众对“伪精英”的厌恶雷区,翻车也属必然。

另一方面,迅速成名的网红,很多都没有对自己的影响力有足够的认知。

他们大多数都还是认为,自己只是在工作而已,但实际上,他们已经拥有了足够量级的话语权。

而这样的人,在一定的范围内,就会被追捧为“意见领袖”。

发言的时候,便不能再只考虑自己想不想说,而更多地要考虑“能不能说”。

要考虑发言会带起什么样的节奏,也要考虑发言会不会引起舆论的反噬。

很显然,很多网红都缺少这份自觉。

或许何同学的发言,只是在进行个人生活的分享,但作为拥有千万粉丝的博主,任何细节都会被赋予象征意义。

想要吃到流量所带来的红利,也就必须要承受人们更多的道德期待。

结语

何同学的“网约车风波”尚未平息,但已经为网红经济敲响了警钟。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舆论永远站在普通人的一边,任何轻视底层劳动者的行为,都可能引起燎原之火。

何同学能否走出危机,在于他是否真正理解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

唯有尊重与真诚,才能让这份事业长久下去。

部分参考资料:

何同学掉粉 一夜掉粉过万,多平台账号粉丝下降——四川观察

何同学再次道歉:回应删除原作者细节,称会建立审核小组,避免类似情况再度发生——极目新闻

老师好我叫何同学官方账号——哔哩哔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