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他带弟弟当红军,弟弟参加长征成少将,他与组织失联晚年深圳租房

在近代那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岁月里,有好多亲兄弟一起加入了红军。等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们中有的人还当上了开国将军。这种事情在当

在近代那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岁月里,有好多亲兄弟一起加入了红军。等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们中有的人还当上了开国将军。这种事情在当时可不少见,真是上阵还是父子强,并肩作战兄弟忙。

比如说,开国少将里头有对亲兄弟,贺晋年和贺吉祥。这当中,贺晋年还是少将里独一份的副兵团级将领呢。

再比如开国大将王树声和上将王宏坤,他俩是堂兄弟关系,在红四方面军里那可是大名鼎鼎,都当上了将军。

中国革命的路子挺坎坷,但也挺有希望的。广东有这么一对亲哥俩,老大拉着老二一起加入了红军。过了好些年,老二混得不错,成了开国少将。可本来能跟老二一样风光的老大,因为跟组织断了联系,到老了就只能在深圳租房子住......

【“客家英豪”,领着弟弟闹革命】

杨鹤松和杨永松是俩亲兄弟。他俩都是广东省大埔县人,杨鹤松在兄弟姐妹里排第二,而杨永松呢,是家中最小的,排行老四。

杨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老爸就靠卖咸鱼赚点外快,老妈呢,又要拉扯四个儿子一个闺女,还得租块地种庄稼,整天忙得团团转,一年到头没有空闲的时候。更不幸的是,老爸因为过度劳累,身体垮了,没享几年福就走了。

爹走了之后,杨鹤松和他大哥为了养家糊口,跑到新加坡去干活了。那时候,杨永松才五岁,因为他是家里最小的,娘就拼命节省,硬是把他送去了镇上的小学上学。

以前的新加坡,经济很是发达,而且还是个共产党员常出没的地方。在这样的环境下,杨鹤松被深深打动,于是在1927年,他加入了共产党。

刚入党没多久,杨鹤松就接到组织的任务,回到老家去发动农民运动。他一带头,百侯镇很快就成了大埔县革命的火热点,杨鹤松也因此得了个响亮的名号——客家豪杰。

1928年那会儿,杨鹤松挑头搞了个大名鼎鼎的“百侯起义”。他指挥着由工人和农民组成的队伍,一股脑儿地冲进了镇政府和警察局,那势头无人能挡。那时候,才9岁大的小杨永松也跟着革命队伍一块儿行动。

这次大规模的反抗行动,让反动势力吃了个大亏。可没多久,反动派又迅速恢复元气,集合了广东和福建两地的军队,一起向起义的队伍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因为敌人力量大,我们力量小,所以杨鹤松根据东江特委的命令,带着起义的队伍撤退到了福建西部。

老四杨永松在逃跑的路上,不小心跟队伍走丢了。这下他没法回老家,只能一个人在外面漂泊,过得那叫一个凄惨。好在1930年的时候,他收到了二哥杨鹤松寄来的信,说让他去闽西那边一块儿生活。

说起来,杨鹤松这家伙已经在福州龙岩那块地方搞起了游击区,并且还把事儿给办大了,娶了红军里的女战士张雪梅当媳妇。当两兄弟再次碰头时,那感情好得没法说。杨鹤松拉着弟弟的手,滔滔不绝地分享了好多关于革命的门道。

【与组织失联,晚年在深圳租房】

杨鹤松原本想带着弟弟一起投身革命,但弟弟年纪尚幼,他心里头实在不踏实。1930年过完年后,杨鹤松决定让弟弟去上小学,每个月4块钱的生活费用,组织上会帮忙解决。

杨永松在革命的同时不忘学习,他加入了闽西儿童团,并且由开国上将张爱萍直接指导。更值得一提的是,他还被大家推选为委员,成了备受大家尊敬的“小英雄”。

杨永松因为年纪还小,所以不用亲自去战场上打仗,而他的二哥杨鹤松则带着红军战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到了1930年年底的时候,杨鹤松指挥着赤卫队,和红11军的48团一起发动了潮汕战役,并且赢得了初步的胜利。

但红军没多久就碰上了广东军阀陈济棠的反击,只能撤回闽西。到了1931年,根据组织安排,杨鹤松和他老婆张雪梅去了香港,做起了秘密工作。那时候,张雪梅刚生完孩子,不得已只能哭着把儿子送回老家,交给一个叔叔来养。

挺倒霉的是,杨鹤松和他老婆刚到香港没多久,就被人发现了真实身份。到了1931年5月份,张雪梅被香港的英国政府给抓了,然后又被送回了广东,没多久就牺牲了。

老婆走了之后,杨鹤松吓得不行,直接跑到了新加坡。打那以后,他就跟组织断了联系,按照规矩,这就算是自动退出共产党了,不再是党员了。

后来,杨鹤松在新加坡重拾旧业,开了家裁缝小店,专门帮人量身定做衣裳。他心里始终惦记着去世的妻子,所以没再考虑成家,这么多年都是一个人过。

1955年那会儿,新中国搞了个大授衔仪式,上千个将军都到场了,肩上都戴上了闪闪发光的将星。你想啊,要是杨鹤松这个起义军头头儿一切顺利的话,说不定他也能混上个开国将军当当呢。

不过事情已成定局,身处新加坡的杨鹤松,日子过得既凄凉又孤单。到了1988年,他终于能够回到故乡深圳,安定下来。

杨鹤松在新加坡奋斗了大半辈子,有五十多年了,最后他把所有的东西都卖了,结果只换来了两万块钱人民币。揣着这点钱,他直接去了深圳郊外的布吉镇,在那儿租了个简单的单间,就安顿下来了。

有人跟杨鹤松说:“你咋不去香港呢,那边条件不是更好嘛。”

杨鹤松叹了口气,缓缓说道:“香港这个地方让我心里难受,我不想再去。再说香港的物价太高,我根本消费不起。”

简单一句话,说出了杨鹤松心里对过世老婆的想念,还有他对自己没能继续革命的后悔,另外也透露了他晚年过得挺清苦。

【参加长征,谭政替他求情】

1931年那会儿,杨鹤松在香港碰上了大麻烦,与此同时,他的四弟杨永松也陷入了困境。

那时候,闽西地区“肃反”的风头正紧,杨永松也不幸被卷了进去,被抓了起来。但保卫局的人看他才12岁,是个小孩子,琢磨了几天后,觉得他没啥问题,就又把他给放了。

这时候,杨永松面前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回家去照顾牛群,另一条则是加入红军。他觉得自己是党培养出来的,所以毫不犹豫地决定留下来,加入了红军第12军。

那年9月份,在高兴圩那场大战里,杨永松头一回见识到了打仗的凶狠。那一仗,红军虽然干掉了敌人2000多人,但自己也搭进去了2300条命。杨永松心里清楚,敌人势力大得很,要想赢,就得豁出命去干。

之后,杨永松投身到一次次的反“围剿”斗争中,他快速成长,成为了一名立场坚定的红军战士。到了1934年红军长征那会儿,尽管他才15岁,但也已经是一名革命队伍中的小战士了。

长征的旅途上尽是困难与挑战,杨永松跟着三团前行,没多久就感觉吃不消了。他之前从未走过如此漫长的路程,身体和心理都遭受了极大的挑战,结果不小心就跟不上队伍了。

杨永松急急忙忙地赶路,五天之后,总算是追上了大部队。不过,因为他刚从沼泽地里走过来,整个人都被水浸透了,两只脚冷得不行,肿得跟两个大馒头似的。

聂鹤亭参谋长心里挺不是滋味,瞅着杨永松问:“小伙子,你这么点儿大,身子骨能撑得住不?”

杨永松鼓起勇气,坚定地说:“艰苦和困难我都不怕,我肯定能搞定!”

聂鹤亭琢磨了好久,最后还是做出决定,让杨永松离开队伍,自己回广东老家。杨永松一听,眼泪立马就下来了,他实在是不想走,但领导的安排他又不能违背。

要是杨永松真的离开了队伍,那他可能就像他二哥杨鹤松那样,再也跟革命事业没啥关系了。说来也巧,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开国大将谭政碰巧经过。他了解了事情经过后,立马站出来帮杨永松说话:“他哪还有家啊,他那些兄弟都投身革命了,这时候让他回去不就是往火坑里推嘛。”

谭政随口一句话,帮了杨永松大忙,让他能继续留在红军队伍里,继续他的革命路。

【36岁成开国少将,见过哥哥一面】

抗战全面开始的那一年,杨永松刚好18岁。别看他年纪轻轻的,其实已经是个“老资格”的红军战士了,资历比不少开国上将还要老。

杨永松因为年纪尚轻,不适合直接上战场带兵,所以被分配到了八路军115师的政训部门,给罗荣桓当助手。罗荣桓可是个大人物,他是唯一被称为“政工元帅”的,能在罗荣桓手下做事,杨永松可真是长了不少见识,学到了不少真本事。

之后,杨永松跑到晋西和鲁南的战场上打仗。那会儿他还是个小干部,组织上特别看重他,让他去中央党校山东分校进修学习。

1945年那会儿,杨永松参加了咱们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一完事儿,他就直接去了东北。到了解放战争那会儿,杨永松从政治工作转到了军队,挑起了四野战车师政委的大梁。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大日子,杨永松带着他的战车师,威风凛凛地走过天安门,让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好好看了看,那个场面,真是让人一辈子都忘不了。

后来,杨永松被调到华北军区,当上了装甲兵政治部的头儿,还在1955年拿到了少将军衔。那时候,他才36岁,算是开国将军里很年轻的一个。

1981年的时候,杨永松就正式退休了,他拿的是大军区级的待遇。

杨永松退休后,跟他的二哥杨鹤松终于又见上了。这俩兄弟,五十年没见了,再次碰头的地方却是深圳一个狭小的出租房,真是让人心里挺不是滋味。

这次碰头没多久,杨鹤松就因病离世了。

杨永松老人是开国将军中最后离世的一位,享年103岁,在2022年9月1日安静地走完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