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蓝田|蓝田县志:王顺山——天下第一孝山

博故 2023-12-11 10:35:32

王顺山,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蓝桥镇,距西安市45公里,312国道横贯而过,属玉山体系中的一座人文名山,主峰玉皇顶高2239米。相传因王顺担土葬母,孝感动天,后得道成仙,而得名王顺山,又有“天下第一孝山”之赞。

90年代开始对王顺山进行旅游开发。1999年6月30日,王顺山森林公园正式对外开放。2000年11月,升级为国家森林公园。公园总面积3645公顷,共分6大景区,150多个景点。素有陕西“小黄山”之美誉。

本文辑录了由今至古,现存历代方志关于王顺山的相关记载。

蓝田县志(1990年-2010年)第二十九编 文物 旅游第三节 森林公园一、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王顺山属玉山体系中一座人文名山,地处秦岭北麓深处,灞河上游之南,海拔2339米。属古冰川作用的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石质断块板斜山地,地貌独特,林密峰秀,崖险谷幽,气势雄壮,具有华山之险,黄山之秀,传为王顺担土葬母得道成仙而名。

1990年开始对王顺山进行旅游开发考察论证。1992年将该景区划归林业部门负责开发保护。1993年陕西省林业厅批准王顺山为西安市王顺山森林公园,完成《王顺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投资30万元,建设公园山门和9间餐厅及旅游便道,对外开放。1995年建设宾馆、商办楼、休闲小木屋、森林观景亭、孝子祠、公厕、洗浴用房;安装程控电话和闭路电视,修建旅游专线公路3千米,架设了桥梁、高低压线路,修筑上山游览步道15千米,建停车场3000多平方米。

1999年6月30日,旅游公路通车,王顺山森林公园正式对外开放。日接待人数5000人,有住宿床位298张,9间餐厅可同时容纳100多人就餐,3个会议室可举行70人的中小型会议。1999~2001年,日接待量达6000人左右,2000年“五一”黄金周,日接待游客达万人以上,超过了设计容量,景区道路发生堵塞。初期门票价为15元/人,年收入超过百万元。2000年11月王顺山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2001年8月西安市物价局批准票价25元/人,年接待游客5万人,年旅游收人200多万元。

2001年9月19日,县政府在王顺山举行国家森林公园揭牌仪式。2005年,成立王顺山森林公园管理局,西安市政公司投资700多万元建起了上山索道,完成玉女潭等景点修饰。2009年8月,晋级为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景区。至2010年,更新登山道路,以大理石铺设山道5千米,增加二十四孝塑像等多种景点。

王顺山主峰玉皇顶海拔2239米。公园设计为6大景区,150个景点,已开发3大景区80个景点。其孔雀峰、独秀峰、西峰等20多座山峰名各具特色;一线天、石墙子、马岗子等景点堪称奇观。

王顺山文化内涵丰富,隋唐之前便是佛教、道教圣地; 玉皇顶古有玉皇大殿;历代文人骚客漫游此山,留有“天下名山此独奇,望中风景画中诗”“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等不朽的诗篇。白居易更以130韵长诗把王顺的自然人文描写得淋漓尽致。

1571年(隆庆五年)《隆庆蓝田县志·卷之上·治局篇第一·山川》:南山,即终南山,绵亘而西,各异其名,大抵排闼(pái tà;推门直入)途青,此地居多。(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鄠志》谓:西安言地形佳胜者,东蓝田,西鄠、盩厔,其他弗能及也。

王顺山即南山,去县二十里,雄据东南一隅,若翠障然,兴云即雨。旧《图经》云:昔道人王顺隐于此山,后登仙,因以为名。唐有谒仙祠。

《隆庆蓝田县志·卷之下·治人篇第三·隐逸·唐》:王顺不知何许人。《神仙通鉴》云:采药于钟南山得道,今钟南山有王顺峰,灵应昭彰,至今不绝。王顺峰即县之东南山,偶岁旱,进思(指修志者李进思)率乡老祷雨,尝登其绝顶赋诗云:六十三翁力更强,顺山高出独徜徉。人生到此超尘世,何必飞升见玉皇。谓顺之贪生羽化,非吾儒之道矣!1730年(雍正八年)《雍正蓝田县志·卷之一 山川·三》:王顺山即南山(指终南山),去县二十里,雄据东南一隅,若翠障然。按,旧《图经》云:昔道者王顺隐于此,后登仙去,故名之。旧志云:舜南巡不返,娥皇、女英望舜于此,故又名望舜山。

1796年(嘉庆元年)《嘉庆蓝田县志·卷之一 地理·十》:王顺山。《长安志》:在县东南二十里,昔道人王顺隐此山得道,今俗呼望舜山,声之误也。旧志:山据东南一隅,若翠障(山林密布绿树满山,山势高耸如屏障)然,其相近,有蓝谷。

1796年(嘉庆元年)《嘉庆蓝田县志·卷之十五 杂记·道流》:王顺。《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之三十五》:顺采药于终南山,得一道。今终南山有王顺峰,灵应昭彰,至今不绝。旧志:即县之东南山。岁旱祷雨,辄应。相传虞舜南巡不返,娥皇、女英望舜于此,故又名望舜山。王、望,顺、舜,音混字伪,遂致流俗,谬悠之说,不足辩(上工几下言;同“辩”)也。1875年(光绪元年)《光绪蓝田县志·卷十四·方伎传》:王顺采药终南山得道,故终南有王顺峰,灵应至今昭著。《真仙通鉴》

1941年(民国三十年)《民国续修蓝田县志·卷六 土地·五》:王顺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长安志》:在县东南二十里。旧《图经》曰:昔道人王顺隐此山得道。谨按,山东接覆车山脉,西临悟真谷,南为蓝桥驿,高峰薛嶻(同“巀嶭(jié niè)”;山名,在今陕西泾阳、三原、淳化、三县交界处。传说黄帝曾铸鼎于此。亦作“ 嶻嶭 ”,指高峻貌。),林木森蔚。岱顶称玉皇坪,有庙圮(pǐ,坍塌毁坏),有黄龙洞湫,为乡民祈雨处。高出县城一千七百二十公尺,若云覆山顶,必降雨,故土人有“王顺山戴帽,夥计睡觉。”之谚。其北有宝泉寺,名刹也,为邑人游览胜地。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毁于兵燹(xiǎn,指乱兵纵火焚烧),竹木为怆夫刋(qiàn,切;“刊”的讹字)伐殆尽。《嘉靖陕西通志·卷之二 土地二·山川上·西安府》:蓝田县。王顺山在县东南二十里。旧《图经》曰:昔道人王顺隐此。故名。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