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梅艳芳离世后,为何不给俩哥哥留遗产,却送了2套房子给设计师?

谁能想到"香港的女儿"梅艳芳的遗产分配会引发如此轩然大波?两套豪宅赠予设计师,却对亲兄长不管不顾,这一决

谁能想到"香港的女儿"梅艳芳的遗产分配会引发如此轩然大波?

两套豪宅赠予设计师,却对亲兄长不管不顾,这一决定让她瞬间从"孝顺女儿"变成了"无情之人"。

然而当我们慢慢揭开这份争议遗嘱的盖子,一个关于血缘亲情与真挚友情的故事徐徐展开。

这位为香港带来无数荣耀的天后,为什么会做出如此决绝的选择?

要说梅艳芳的"无情",那可得从她的童年说起。

1968年的香港荔园,只要你仔细竖起耳朵,就能听到一个稚嫩却天籁般的声音。

可惜啊台下的观众,大多只能听到歌声却看不到人影。

没办法这个被母亲取名"依依"的小女孩儿,才四岁半个头还不够舞台栏杆高呢!

说到这个"依依"的艺名,我都想笑生活对她可一点都不温柔依依啊。

从四岁开始这个小小的身影就扛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

当隔壁家的小朋友还在玩泥巴时,她已经开始背歌词、练舞步了。

学校放学后同学们都在打闹玩耍,她却要赶紧赶回家准备晚上的演出。

十三岁这个本该坐在教室里读书的年纪,她却在酒吧和舞厅的舞台上辛苦演出。

每一分来之不易的演出费,都被母亲牢牢地攥在手心里,连零花钱都很少给她留。

听起来像不像童话故事里被后妈虐待的灰姑娘?可这却是梅艳芳真实的童年写照。

但老天爷还是眷顾勤奋的人的,1982年命运给了这个苦命的女孩一个转机。

当时19岁的梅艳芳,在陪姐姐参加歌唱比赛时,意外展露了自己的惊人才华。

这一唱可不得了,立马被香港华星唱片公司看中,签下了合约。

从此这颗原本被埋没的明珠开始闪耀光芒。

短短五年时间她就像坐了火箭一样,一路飙升到香港乐坛的顶峰。

1987年她更是凭借《胭脂扣》这部电影,一口气拿下了金像奖、金马奖、金龙奖和亚洲影展四项影后桂冠。

可别以为成名后,她的生活就能过得舒心了。

这个故事才刚刚开始变得更加戏剧化呢。

成功来得快可随之而来的烦恼更让人措手不及。

当红天后的收入本该让梅艳芳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可现实却给了她当头一棒。

大哥梅启明一声不吭就借了300万去赌博,输得精光后这笔债还得她来还。

而母亲覃美金更绝,自己染上赌瘾后,三天两头就找女儿要钱。

在他们眼里梅艳芳仿佛就是一台提款机,输入亲情密码就能取钱的那种。

更令人心碎的是,她最亲近的姐姐和二哥又相继因病离世。

这个时候一个"奇葩"的男人闯入了她的生活。

说他奇葩是因为这位设计师刘培基的性格真的很特别,脾气古怪到让很多艺人都不敢跟他合作。

但这个"怪人"却成了梅艳芳最信任的朋友。

他不是为了钱才对她好,而是真心实意地关心她。

在他的巧手打造下,梅艳芳华丽转身成为"百变天后"。

从波斯妖姬到酷炫黑超女孩,每一个造型都惊艳全场。

当梅艳芳身患重症时,那些整天嚷嚷着要钱的亲人却突然集体消失了。

反而是这个"怪人"刘培基,二话不说就陪她奔波于上海、广州等地求医。

最暖心的是当梅艳芳说想穿上婚纱时,刘培基立刻答应为她设计。

那个时候的她因为癌症晚期,腹部积水严重尺寸经常变化。

刘培基就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只为了让她穿上最美的婚纱。

虽然他不是婚纱设计师,但他愿意为朋友完成这个小小的心愿。

这就是真正的友情吧,不图你的钱只在乎你这个人。

梅艳芳走后那些号称最亲的人终于露出了真面目。

母亲覃美金看到遗嘱的第一反应不是悲伤,而是愤怒。

"每月七万块的生活费?连喂猪都不够!"这话听着是不是很扎心?

更让人目瞪口呆的是,梅艳芳离世仅三个月,这位老母亲就急不可耐地跑去打官司。

说啥呢?说女儿签遗嘱时精神不正常,要推翻遗嘱。

可惜啊这场官司不仅没打赢,反而给自己惹了一身债。

200万的诉讼费用砸下来,可把这位老人家给打懵了。

更绝的是本来每月七万的生活费,因为这场官司反而涨到了二十万。

你以为这钱都给覃美金自己花了?天真了吧!

她那个宝贝大儿子梅启明,成天游手好闲不说,还娶了个小他十几岁的老婆。

这日子过得啧啧,比他妹妹还像明星。

最讽刺的剧情在后头呢。

当覃美金自己病重住院时,你猜怎么着?

这个整天喊着要钱的宝贝儿子,连医院都懒得去。

倒是一个劲儿地打电话来问:"妈,还有钱吗?"

这下可把覃美金给气坏了。

终于明白什么叫自作自受了,她老人家亲手把儿子惯成了吸血鬼。

最后覃美金实在忍无可忍,在报纸上登广告,公开宣布和梅启明断绝母子关系。

这出大戏看得人啧啧称奇,可又觉得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看到这里再回头看看文章开头的问题,答案是不是已经呼之欲出了?

其实梅艳芳的遗产安排,哪里是什么无情,分明是用心良苦啊。

将大部分资产交给信托公司,就是不想让那些视她如提款机的亲人胡乱挥霍。

给母亲每月固定生活费,是在保护她也是在约束那个不务正业的大哥。

而那两套豪宅给了刘培基,不过是报答一个真心实意对待她的朋友罢了。

说白了这份遗嘱里,写的是人情冷暖,藏的是她对亲情的最后期待。

可惜啊那些自诩亲人的人,连这份期待都没能读懂。

反而是个"外人",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情比金坚"。

如今看来遗产风波闹得沸沸扬扬,反倒让大家看清了一个道理。

有些血缘关系还真不如一份真挚的友情来得珍贵。

那些整天嚷着"血浓于水"的人,怕是忘了亲情也需要用心经营。

正所谓"平生不识梅艳芳,便说人间无真情"。

这位香港的天后,用她的选择给世人上了最后一课。

她告诉我们:爱,一定要给懂得珍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