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这座坐落在江苏南部的千年古城,既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又是南朝帝王的故里,更是京杭运河畔的一颗璀璨明珠。2024年,它以全国千亿县GDP排名第24位的成绩展现经济活力,而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文化魅力,则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吸引着古今中外的目光。

丹阳之名,最早可追溯至楚国。公元前1042年,楚人择丹淅之地建都,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丹阳城成为楚国353年的政治中心,商贾云集,粮仓丰盈,《禹贡》记载其水路“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成为沟通中原与江南的经济动脉。秦始皇东巡时,因占卜称此地有“王气”,遂改其名为“曲阿”,并凿山改道以破风水,却未料后世丹阳果真孕育了孙权、南朝齐梁开国皇帝萧道成、萧衍等帝王,印证了“帝王之乡”的传奇。

丹阳的魅力,深藏于其文化基因中。作为南朝齐梁两代的宗庙所在,丹阳境内散布着12座帝陵,陵口镇的萧梁河畔,一对高达三米的石麒麟昂首而立,守护着1500年前的皇陵入口。这些石刻融合了汉代雄浑与六朝精致,麒麟身饰双翼、足踏小兽,既是驱邪镇墓的象征,更是南朝雕刻艺术的巅峰之作。历代文人亦为丹阳倾倒:唐代张祜忆云阳旧居,宋代杨万里咏练湖烟波,清代诗人严可均于运河畔吊古追思,留下“独向残阳吊阿蒙”的慨叹。

丹阳的山水,是历史与自然的交响。练湖,古称“天下五湖”之一,西晋名将郗鉴凿湖练兵,唐代以其水济漕运,清代林则徐重修湖闸,湖心墩上曾宴饮齐梁君臣,乾隆御笔“万世永赖”至今犹存。而“丹阳八景”更以丹霞奇观闻名:下仙岩的“仙洞流霞”红泉潺潺,中仙岩的玉皇阁香火绵延,上仙岩的楞严寺菩提苍翠,构成“人间仙境”的绝美图景。京杭运河穿城而过,串联起云阳古桥、陵口石刻、吕城古镇,碧波映照千年文脉,舟楫往来间尽显江南水乡的灵动。
今日丹阳,不仅延续着历史文脉,更以创新姿态焕发新生。作为“中国眼镜之乡”,丹阳眼镜城汇聚全球品牌,从传统工艺到智能制造,见证“一副眼镜看世界”的产业传奇。乡村振兴中,文化赋能成为亮点:黄连山村的齐梁文化步道以“永明路”“兰陵亭”命名,登山即穿越千年;滕村重建“姜少保坊楼”,续修族谱,以“家文化”凝聚乡贤力量,打造“传统村落+旅游”新模式。非遗文化亦在此生生不息:源于唐代的“马灯阵舞”、融合戏曲与民乐的“丹剧”、象征力量的“九狮图”,皆在节庆中绽放异彩。
丹阳的吸引力,在于历史与当下的交融——它是楚国都城的风云际会,是南朝石刻的沉默诉说,是运河帆影里的诗酒年华,亦是眼镜镜片折射的现代光芒。这座城市,既承载着“王气”未绝的传奇,又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篇章。若想读懂江南的厚重与灵动,丹阳,无疑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千年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