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研究清代服饰,被朝珠狠狠惊艳到!
它可是清代帝后、大臣穿朝服或吉服时的 “必戴单品” ,简直是身份和品味的象征✨

朝珠的材质那叫一个五花八门!
碧玺、宝石、东珠这些贵气宝石,还有菩提、檀木等带着自然韵味的材质,不管是色泽还是质感,都超有特色。
而且每盘朝珠都有 108 颗小圆珠,为啥是 108 颗呢?这里面可有讲究!


在古代,108 这个数字和 12 个月、24 节气、72 候相关,蕴含着古人对时间和自然的理解。
每 27 颗珠子间还会穿入一粒大珠,叫 “佛头” ,一共有 4 颗,象征着四季~

朝珠的历史也很有意思。清朝皇室祖先信奉佛教,朝珠就和佛珠有点渊源。


早期女真人有在衣襟纽扣上挂数珠的习惯,诵经时捻珠计数。
后来清入关,服饰制度逐渐完善,朝珠正式成了冠服的佩饰,还被写进了《钦定大清会典》 。


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佩戴的朝珠材质、绦色都不一样。
像东珠朝珠就超珍贵,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在重要场合才能戴。
而且啊,朝珠的佩戴规矩也不少,男女戴法有区别,不同祭祀场合,皇帝戴的朝珠也不同,祭天戴青金石朝珠,祭地戴琥珀朝珠 ......


这哪是配饰,分明是一部行走的清代文化小百科!
古人在朝珠上真是把美学和文化融合得恰到好处,每一颗珠子、每一种材质,都藏着故事~
真的好爱这种精致又有内涵的古物,宝子们有没有和我一样被朝珠圈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