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联俄制华”策略已然落空,陷入困境之际,竟对盟友展开无情打击,挥舞起强硬的制裁手段,试图迫使盟友对抗中国,威胁称若不配合即加征关税。然而,这一举动非但未能奏效,反而激化了美国与盟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自己自食其果。 01. 美国未能实现联合俄罗斯对抗中国的目标,难道接下来要转而对付其盟友了吗? 可以明确指出,自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发生了显著转变,由拜登时期的强硬打压策略,转变为当前的美俄关系逐步改善,甚至双方已在乌克兰冲突的停火议题上达成了初步共识。
为迫使乌克兰就范,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在白宫内上演了一场激烈的争执,其激烈程度令全球瞩目。有观点指出,特朗普的外交战略与拜登形成鲜明对比,其根本宗旨单一,即巩固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并对所有潜在威胁采取坚决反击的策略。 然而,在特朗普政府看来,中国被视为潜在的对手,因此其针对中国的政策旨在挑拨中俄之间的关系。特朗普政府试图将俄罗斯从过去的绝对敌对势力转变为可争取的合作伙伴,并在俄乌冲突中采取适度妥协的策略,以此作为分化中俄关系的手段,试图上演一出“联合俄罗斯对抗中国”的戏码。这被视为特朗普政府的一项重要策略。
美国媒体指出,近期俄罗斯的表现表明,普京并未落入美国的圈套,其所谓的联合俄罗斯对抗中国的策略纯粹是无稽之谈,不过是徒劳无功的举措。 自苏联解体后,美国对俄罗斯的外交策略在“接触”与“遏制”两大方针间徘徊,核心宗旨在于逐步削弱俄罗斯的战略影响力。普京于2000年首次担任总统初期,曾主动寻求与西方国家接轨,甚至探索过加入北约的可能性,但这一努力最终未能得到美国的认可。 此后,北约连续五轮向东扩张,其防御线已推进至俄罗斯国境线附近,而美国在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地的深入介入,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构成了更为直接的威胁。
自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引发国际关注以来,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经济制裁,旨在全面封锁俄罗斯。进入2022年,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拜登政府进一步加剧了对俄罗斯的打击力度,包括冻结俄罗斯央行资产、中断能源合作以及封锁科技供应链。这些举措严重破坏了俄罗斯对美国的基本信任。 普京屡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对西方的承诺已不再抱有信任”。尽管特朗普政府曾试图通过“承认俄罗斯对乌克兰领土的控制”等姿态来改善关系,但俄罗斯方面深知这种妥协的有效性仅限于特朗普的任期之内,至于未来新政府的态度如何,实难预料。
美国在能源出口领域与俄罗斯形成直接竞争态势,因此根本无法轻易放弃核心利益。正如俄罗斯总统的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所指出的,美俄之间的信任重建之路漫长而艰巨。 另外,对于美国国务卿宣扬的联合俄罗斯对抗中国的战略,我国明确表态称:“中俄两国关系拥有强大的内在活力,不会受到任何第三方的干扰。” 自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中俄两国关系得以进一步巩固,升华成为“背靠背”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俄罗斯方面坚信,深化与中国的合作关系是俄方从长远角度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而非一时的权宜之计。
从经济结构分析,中俄两国具有极高的互补性:俄罗斯通过能源出口有效满足了我国在资源方面的需求缺口,而我国则凭借工业制成品和广阔的消费市场,为遭受西方制裁的俄罗斯填补了国内产业发展的空白。 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实现显著增长,突破2448亿美元大关。其中,能源领域的合作占据重要位置,如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正加速建设。这种以产业链分工为基础的紧密合作,其深度与广度远超美国在短期内所能提供的诱惑与利益。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强调,中俄两国间的合作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扮演着“稳固的基石”角色。特别是在军事领域,中俄两国通过联合军演和军工技术的交流,共同构建了安全机制,这种基于战略互信的关系并非是美国和俄罗斯可以轻易构建的。
02. 美国再次对盟友施压,提出若不反对中国则将加征关税,中美关系面临二选一的困境。 有趣的是,在尝试联俄反华受挫之后,特朗普政府转而采取强化盟友关系的策略,决心将他们纳入“反华阵营”。特朗普政府重提旧策,将关税视为重塑全球供应链的关键手段,并敦促盟友在对待中国的政策上与美方保持步调一致。 2025年2月,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对加拿大和墨西哥施加压力,要求他们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相同的关税。他宣布将实施10%的普遍关税,并威胁实施25%的高额关税,意图打造一个“北美堡垒”以遏制中国的发展。他明确表示,如果不反对中国,就面临加税的后果,中美两国面临非此即彼的选择。对于那些不是美国“盟友”的国家,他们自然被视为“对手”。
然而,这种单边施压策略并未能促成“反华统一战线”的建立,反而加剧了美国与其盟友间的分歧,看来接下来的局面将愈发有趣。 针对此情况,加拿大坚决反击,特鲁多政府声明,若美国于3月4日起对加拿大商品征收25%的额外关税,加拿大将立即实施等额报复措施,涉及总价值1550亿加元的商品。 根据美国媒体的预测,若美国对汽车、半导体等行业实施25%的进口关税,这将导致其40%面向美国的出口商品遭受严重影响,预计损失将超过500亿美元。美国在汽车和电子产业中,对加拿大和墨西哥提供的中间产品依赖度较高,因此,关税的提高将直接导致美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
03.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美国媒体指出,此类对盟友的施压行为不仅加剧了美盟关系的紧张,而且最终导致增加的关税负担将转嫁至美国消费者身上。 在此之前,特朗普曾宣称对中国加征关税将促使贸易逆差回流,然而自2018年实施关税政策以来,美国国内消费者不得不承担了额外的昂贵成本,同时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却逐年攀升,这一现象充分表明,特朗普所发起的贸易战对中国并未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迫使盟友做出“中美非此即彼”的选择无疑是一种短视举动。这不仅可能引发美国及其盟友之间的内部分歧,还可能加剧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霸权透支”,进而快速削弱其本已有限的国际影响力,可谓是“自食其果”。
美国若持续沉溺于霸权主义的幻想,并以此对抗的思维模式推动所谓的“新冷战”,将不可避免地加剧其国际孤立。当前的国际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多边合作机制,而非陷入“非友即敌”的阵营对立之中。 中俄合作的紧密性、盟友关系的裂痕、全球南方国家的战略独立性,共同预示着单极世界的落幕。美国若“逆流而上”,持续沉溺于霸权幻想,终将因自我封闭而加速其衰落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