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中国经济在外部冲击下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适应能力。面对外部扰动,中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全球布局多元化,科技领域突破降低“卡脖子”风险,政策层面的双宽政策持续发力,为经济稳定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中国经济正经历从投资驱动到消费引领的深刻变革,消费市场的投资逻辑愈发清晰。政策支持与市场调整为消费领域带来持续的结构性机会,股债风险溢价指标显示消费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一、 中国经济抗风险能力的三重升级
产业韧性:全球化布局与高端突围
中国企业的全球产业链布局已从单一依赖转向多元化架构。2018年受贸易摩擦冲击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如今通过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分散风险,受影响业务占比显著下降。同时,高端制造业通过技术升级实现议价权跃升,如光伏、新能源车等领域已具备全球定价能力。
科技自主:卡脖子困局破冰
过去几年中国在科技领域持续投入,众多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曾经制约发展的“卡脖子”风险显著下降,不仅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也极大增强了市场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信心。
政策工具箱:跨周期调节的智慧进化
中国决策层面对外部不确定性,果断采取双宽政策(宽松货币+积极财政),并不断优化政策力度与范围。自2024年9月起,宽松政策持续加力扩围,从总量宽松到稳消费投资、稳资产价格、稳主体信心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政策累积效应逐步显现。
2025年政府广义赤字规模增加,化债措施也在有序推进,为地方财政释放更多空间。同时,决策层积极鼓励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释放出强烈的政策信号。回顾历史,在亚洲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等关键时刻,双宽政策均成功扭转局势,此次同样为中国经济抵御外部风险提供坚实保障。
二、“双宽政策”的战略纵深
财政货币协同:赤字率背后的安全垫8.4%的广义赤字率(含政府基金与专项债)创下二十年新高,但不同于2009年“四万亿”的粗放投放,当前资金更多流向新基建(东数西算、特高压)、民生保障(保障性租赁住房)等乘数效应显著的领域。
预期管理:从救火到防火的转变央行创设的科技创新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将流动性引导至战略领域。这种“精准灌溉”既避免资产泡沫,又通过强化市场主体信心形成正向循环。
历史镜鉴:危机应对的经验迭代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用7个季度实现通缩逆转;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4万亿投资拉动GDP增速V型反弹。当前政策更注重长短结合:短期通过消费券托底需求,长期则通过个税改革培育消费能力。这种政策设计的代际升级,使得经济波动幅度较前两次危机大幅收窄。
政策端的支持力度正在不断加码,真金白银的补贴政策开始从试点走向推广。部分城市发放生育补贴,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这些直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措施,正在从根基上增强消费能力。虽然目前还是零星试点,但方向已经明确,规模会逐步扩大。
三、从投资驱动到消费引领的范式转换
当传统增长动能逐渐减弱,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这一转变的核心特征是——从投资驱动到消费引领的范式转换。这种转换不是简单的经济指标变化,而是发展逻辑的根本重塑。
消费不是短期刺激,而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是未来十年的大趋势。在外部扰动因素持续存在的背景下,对外贸易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中国的产业升级之路必然是大势所趋,外循环模式未来将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出口会持续受到制约。此外,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的多年时间里,国内经济更多是投资驱动,目前空间已经相对有限,而内需具备较大提升空间,政策加码扩大内需是对内提振经济、对外抵御波动的必然选择。
中国消费占GDP比例约40%,而美国达到近70%,这接近30个百分点的差距既是发展阶段的体现,也预示着巨大的提升空间。随着政策重心未来向消费领域倾斜,一场内需革命正在悄然兴起,未来政策的力度将越来越大。从投资驱动到消费引领的转变,将重塑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也为资本市场提供持续的结构性机会。
另外,消费市场的投资逻辑还体现在供给侧的结构性变化上。过去几年消费服务行业经历了剧烈的市场化出清,航空、快递、旅游等行业供给端深度调整,很多企业已经退出市场。这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行业格局优化,为存活下来的优质企业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竞争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股债风险溢价指标正处于价值投资区域,消费板块估值更是在历史极低分位徘徊。随着后续内需消费动能的释放,消费企业的成长性将再次被众多投资者看到,未来既受益于基本面供需改善,也将受益于流动性的轮动,估值具备很大的空间。
具体来说,可以重点关注几条主线:品牌服装、地产、白酒、化妆品、医疗服务等业绩弹性突出的消费领域;供给出清充分的航空、快递、旅游酒店等传统消费服务业;此外,创新药和AI应用则代表了科技突破方向,长期增长空间显著。
【相关ETF】
食品饮料:食品饮料ETF(515170)聚焦白酒、饮料乳品、调味发酵品等高壁垒、强韧性板块,前十大成分股囊括“茅五泸汾洋”,帮助投资者一键配置“吃喝板块”核心资产。相较于其成分股动辄数万、数十万的最低投资门槛,食品饮料ETF是小资金参与板块投资的便捷工具。(联接A类:013125;联接C类:013126)
消费服务:旅游ETF(562510)跟踪中证旅游主题指数,覆盖旅游景区、航空机场、旅游零售、酒店餐饮等细分领域。在五一假期、免签政策扩容、退税政策优化等多重催化下,有望迎来阶段性行情。

风险提示:1.以上基金为股票基金,主要投资于标的指数成份股及备选成份股,其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属于中高风险(R4)品种,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2.本基金存在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信离、标的指数波动、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等主要风险。3.投资者在投资本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件,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4.基金管理人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5.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6.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7.本产品由华夏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8.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