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小企业主斯科特・安德森看着仓库里积压的订单,欲哭无泪 —— 价值 25 万美元的货卡在中国港口,想提货?先交 40 万美元关税!这哪是做生意,简直是交赎金!更魔幻的是,美国一边喊着 “保护本土产业”,一边让自家企业因为关税破产。所以问题来了:这场贸易战,到底是谁在买单?

自 4 月初以来,中国发往美国的集装箱订单量骤降三分之一,长滩港预计下半年吞吐量再砍 20%。美国零售联盟内部报告显示,超 60% 中小进口商已暂停下单,因为 “算不过关税账”。在民生商品方面,美国 95% 的婴儿车、70% 的玩具依赖中国进口,业内预测价格将暴涨 50%。
亚马逊卖家吐槽:“以前关税是成本里的零头,现在比货值还高,卖一单亏两单!” 而美国农民也 “躺枪”,中国反制关税让美国大豆周销量腰斩,猪肉出口暴跌 72%。爱荷华州农场主吉姆・布朗在推特哀嚎:“政客打贸易战,我们赔掉祖传的土地!”

从关税数学角度看,40 万关税换 25 万的货,这无疑是一道自杀式算术题。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模拟测算:若关税持续,美国中小企业破产率将飙升 37%,而中国通过 “海铁联运” 等物流创新,对欧出口反增 18%。
在供应链博弈层面,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展现出超强弹性,义乌玩具商老李淡定转战东南亚和中东市场:“美国订单少了,但俄罗斯客户翻倍了。” 反观美国,婴儿车库存仅够撑 3 个月,沃尔玛高管私下承认 “涨价也补不上缺口”。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中期选举临近,华盛顿嘴上喊 “对华强硬”,但共和党金主 —— 美国商会已公开施压白宫。前财政部长萨默斯在《华尔街日报》撰文警告:“1930 年大萧条剧本重演?这次可能更快!”

至于未来走向,存在以下几种可能。有 40% 的概率美国悄悄降低部分民生商品关税,但嘴硬 “策略性调整”;35% 的可能性是硬扛到底导致圣诞季物价飙涨,民众上街抗议逼政策转弯;还有 25% 的概率是中国扩大反制清单,美国科技、农业巨头加入倒戈阵营。
全球网友对此也有诸多神评论。德国工程师 @Hans 说:“美国在证明:没有中国制造,连养孩子都成奢侈品。” 印度商人 @Raj 则表示:“我们乐意接盘美国放弃的订单,但质量得先卷过中国。” 专家们也有不同观点,哈佛教授克劳迪娅・戈尔丁认为:“关税是短痛,产业链重组才是长赢。” 摩根大通 CEO 杰米・戴蒙却称:“醒醒吧!全球化的棺材板不是白宫能钉死的。”
若想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推荐追踪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 “关税伤害地图”,或者看看纪录片《美国工厂》—— 当全球化遇上政治,结局永远出人意料。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对墨西哥出口同比增长 47%,其中 60% 商品标签印着 “Made in China, Assembled in Mexico”。下一站战场,或许是美墨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