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误读红楼:大观园是满清高士奇的所见所闻吗?

红桥篇 清 · 高士奇 红桥女儿颜如玉,雾鬓云鬟好妆束。 十五盈盈竟体兰,双蛾浅画宫螺绿。 初学秦筝谱凤皇,乍拈斑管写鸳
红桥篇 清 · 高士奇 红桥女儿颜如玉,雾鬓云鬟好妆束。 十五盈盈竟体兰,双蛾浅画宫螺绿。 初学秦筝谱凤皇,乍拈斑管写鸳鸯。 矫痴不解相思字,妩弱偏过姊妹行。 绮窗绣户春风里,时人休比常桃李。 未肯轻随柳絮飞,等闲不逐游丝起。 三月三日天气和,相邀女伴蹋青歌。 归来瞥被王孙见,住幰停鞭情较多。 王孙结客崇意气,殷勤不惜千金质。 凤尾文绫剪作裳,鹄头火锦裁成被。 油碧迎来夹道看,罽轮十队送长安。 香含豆蔻春犹浅,露浥芙蓉晓正漙。 交龙小袖轻衫窄,昨夜蜂黄新退额。 斗帐流苏百宝装,云屏珊枕熊须席。 绿幕红镫宴正频,当关客不报平津。 蜂尝野蜜花房暖,莺啄含桃露颗匀。 江头绣翼欣初比,谁道恩情判沟水。 可怜园茧但成丝,岂有安榴能结子。 长眉拂拭镜鸾羞,白露无情团扇秋。 惟余玉箸千行泪,日向红桥桥下流。 在纷繁复杂的红学理论里,有一个奇葩观点,该观点的持有者认为元妃省亲的故事素材与主流红学考证的曹雪芹家无关,而是按照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到杭州,康熙宠臣高士奇建西溪山庄接驾描写的。大观园的创作原型取自杭州西溪山庄,刘姥姥进大观园眼睛里所见的稀罕物其实来自于西溪山庄主人高士奇的观察。比如那“黄杨根整抠的十个大套杯”,据《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大内异物》载:“高士奇《杂记》云:直大内见三异物焉。一小金合……,一镂象为球……,一酒杯,二十有四,由大及小,如窣堵波,高二寸许,镟木为之。质黄色,有木理,薄如纸,柔软而轻,嘘气辄可飞动,然能注酒”。这二十四个一套有黄色木纹的酒杯,显然比刘姥姥看到的十个一套黄杨木酒杯更精巧等等。 我们先来看看高士奇的人生经历,高士奇(1644年-1703年),字澹人,号江村,谥文恪,清初钱塘(今属杭州)人。他能诗,善书法,精鉴赏,通医道,为人诙谐幽默,所藏书画甚富。高士奇出生于一个南迁的书香门第,自幼聪明好学。顺治十八年(1661年),他随父北上游学京师,后因父亡故,靠卖文为生。康熙八年(1669年),高士奇进入太学,首次见到康熙帝,因学识渊博被康熙帝赏识,赐会试资格,并进入翰林院供职。此后,他历任翰林院侍讲、侍读、詹事府少詹事等职。康熙十七年(1678年),高士奇奉旨入南书房,成为康熙帝的文学侍从,参与编纂《明史》《古今图书集成》等重要文献。 高士奇一直是康熙的宠臣,康熙自言“得士奇,始知学问门径。初见士奇得古人诗文,一览即知其时代,心以为异,未几,朕亦能之。士奇无战阵功,而朕待之厚,以其裨朕学问者大也。”他的人生转折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左都御史郭琇疏劾士奇“欺君灭法,背公行私,其罪之可诛者四也。”副都御史许三礼又疏劾徐乾学与高士奇“植党营私,表里为奸,招摇纳贿”,解职归里。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高士奇辞官归田,定居平湖。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他再次奉召入京,继续参与编纂工作。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高士奇病逝。 高士奇一生著述丰富,其作品《左传纪事本末》《春秋地名考略》等被收入《四库全书》,在经学、史学、文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他与梁清标、安岐并称“三家村”,以书画鉴赏水平高超闻名,凡经他鉴赏的作品,声价倍增。高士奇的藏书楼“朗润堂”“江村草堂”等收藏丰富,他还刻印了多种图书,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大观园对于刘姥姥来说属于天仙佳境,可是如果由高士奇的眼睛解读就牵强附会了。先不说文本里本来就有山中高士的言语,连陈诏先生的《红楼梦小考》也对高士奇的记载有考证。陈诏先生考证后得出的结论却是:“足见曹雪芹见闻之广,或与曹家联系洋商、传教士等有关”。这个结论有点所答非所问,有些莫名其妙,不论曹雪芹的见闻如何,或曹家与洋商传教士的关系,与高士奇及其见闻何干?确确实实,或与曹家联系洋商、传教士等有关搬来就是模棱两可的事情,或曹家与洋商传教士的关系也属于缘木求鱼,与高士奇及其见闻何干更是匪夷所思。 大观园是满清高士奇的所见所闻的理论基础就是错的,前文已经证明了红楼梦文本里的元妃省亲属于晚明金贵妃代表末世前得皇室为了皇室后裔选妃,而该观点硬生生把朝代转到了满清时代,连朝代都错了。康熙第二次南巡到杭州,时间在元宵节,乘船游览了高士奇的西溪山庄,这与《红楼梦》中描写的“贾元春归省庆元宵”完全一致吗?一个是男性皇帝,一个女性贵妃,一个地点在杭州,一个地点在伏牛山里,一个是炫耀皇权的,一个是难得的和平时期里与避难所里的后代决定终身大事。刘姥姥属于山村老妇,她的眼睛其实属于作者脂砚斋的眼睛,这两个事情的差距可是十万八千里。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