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时隔20多年,进口牛黄再开闸,片仔癀和安宫牛黄丸们却笑不出来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牛黄,这种曾经被视为“救命神药”的中药材,再次成为焦点。

时隔二十多年,国家重新放开进口天然牛黄的限制,原本应该是中药行业欢呼雀跃的消息,偏偏让片仔癀、安宫牛黄丸这些老牌中成药“头疼”了。

为啥?因为这一次,牛黄的“回归”,可能不是来“救命”的,而是来“打脸”的。

牛黄,真的是“神药”吗?

牛黄自古被誉为“中药中的黄金”,《本草纲目》里说它“泻火解毒,定惊开窍”,可谓是治疗中风、高热惊厥、中毒昏迷的“急救药”。尤其是在片仔癀、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这类老三样“国宝级”中成药中,牛黄的地位举足轻重。

但问题来了——我们现在用的牛黄,多数是人工牛黄,天然牛黄早在2003年起就因为资源稀缺、保护动物而被严格限制进口。也正因为如此,天然牛黄身价暴涨,一克价格一度飙升至数千元,比黄金都贵。

所以当2024年国务院放开牛黄进口限制时,表面上看是利好,但对那些靠“稀缺”牛黄卖高价的中药老厂,却是一场“地震”。

进口牛黄回来,中成药反而“笑不出来”?

你可能会问,牛黄多了不是更好吗?药品成本降低,患者也能更容易吃上好药。

但问题就在于:过去二十年间,很多中成药已经习惯了“人工牛黄”,甚至逐渐依赖这个替代品。

举个例子,我有位在三甲医院神经内科工作的朋友,曾经接诊过一位脑出血后的昏迷病人,家属带来一盒安宫牛黄丸,说是“救命用的”。那盒药的售价是1200元一粒,包装上写着“含天然牛黄”。

可医生查了一下成分表,发现其实用的是“人工牛黄”。虽然人工牛黄的化学结构相似,但活性成分的含量和体内代谢机制并不完全相同,疗效是否等同,至今仍有争议。

2021年《中国药理学通报》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人工牛黄在某些抗炎指标上效果不如天然牛黄。

现在天然牛黄一旦恢复供应,患者可能会开始质疑:以前买的到底是不是“真货”?那些售价高昂的中成药,值不值这个价?

“救命药”真的能救命吗?医生的真实看法

很多人对安宫牛黄丸、片仔癀这类药物有种近乎神化的认知,尤其是中风、发烧抽搐、甚至新冠重症时,很多家庭抢着买。但作为医生,我必须泼一盆冷水:

这些药不是万能的,它们更像是“辅助治疗”或“抢救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关键一招”。

以安宫牛黄丸为例,它的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镇静安神、开窍醒神。这些听上去很厉害,但现代医学上治疗中风更依赖的是溶栓、降颅压、维持脑灌注等手段。安宫牛黄丸最多能在某些病情较轻的患者中起到辅助作用。

2018年《中华神经科杂志》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安宫牛黄丸与常规治疗配合使用,可能在改善神志方面有一定效果,但未显示对死亡率有显著影响。

所以我们临床医生常说一句话:“不是不能用,而是别迷信。”

那些年我们信错了“药神话”

我还记得几年前,有位老大爷因为突发脑出血被紧急送来,家属第一时间掏出安宫牛黄丸要喂药。当时病人已经神志不清,还在吸氧,护士们都在抢救,家属却执意要“先吃下去”。

这种场景我们见得太多了。很多人对中药的信任,已经到了“宁可信其有”的地步,哪怕医生说不推荐,他们依然坚持要用。

问题是,在急救过程中,喂药可能导致误吸,甚至引起窒息。更别说有些中成药含有麝香、牛黄、朱砂等成分,对肝肾功能也有负担。

所以我常说一句话:“中药不是不能用,但得用得其所。”不是所有昏迷都要吃安宫牛黄丸,也不是所有高烧都靠片仔癀。

牛黄的疗效,到底靠不靠谱?

我们再回头看看“牛黄”本身,它其实是一种牛的胆结石,含有牛黄酸、胆酸、胆红素等成分,现代研究认为它有一定的抗炎、镇静、解热作用。

但这里有个问题:天然牛黄的成分不稳定,取决于牛的健康状况、饲养环境,药效也就参差不齐。人工牛黄虽然成分更可控,但是否能完全复制天然牛黄的药理作用,尚无定论。

2020年《药物分析杂志》上有篇文章指出,人工牛黄中牛黄酸的含量相对稳定,但缺乏某些天然牛黄中存在的微量活性成分,这可能是它在部分药效上不如天然牛黄的原因之一。

进口牛黄回归,对药企是“洗牌”,对患者是“提醒”

这波牛黄进口的重启,其实对整个中成药行业是一种倒逼。它要求药企必须诚实标注成分、科学评估疗效,而不是靠“稀缺噱头”来炒作价格。

而对我们老百姓来说,这更是一种提醒:不要因为包装上写着“牛黄”就盲目信任,要学会看懂药品说明书、成分表,甚至去查一查是否有权威的临床研究支持。

中药现代化,不能只是“讲故事”

过去,很多中药靠着“宫廷秘方”、“祖传三代”这类标签打出名声。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大家越来越看重“证据”、“数据”、“有效性”。

我们医生也希望看到中药能被现代医学“看得起”,这需要的是实打实的研究,而不是“卖故事”。

就像这次牛黄进口一样,它不是简单地“开放”,而是一个信号:未来的中药,必须走科学化、标准化、透明化的路。

那些看似“金贵”的药,真不一定适合你

牛黄再贵,也没你的命贵。片仔癀再火,也未必适合你家老人的病情。我们不能让“名药”遮住了“明理”的眼睛。

作为医生,我经常和患者说:“听医生的,不如做功课;做功课,不如懂自己。”

参考文献:

[1]李海平,王国林. 安宫牛黄丸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 51(3): 178-183.

[2]高志红,黄丽,李英. 牛黄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J]. 药物分析杂志, 2020, 40(1): 89-93.

[3]陈晓东,刘文静. 人工牛黄与天然牛黄成分比较研究[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21, 37(5): 640-644.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

评论列表

梁国欢
梁国欢 2
2025-05-01 22:13
废话
飛翔
飛翔 2
2025-05-02 16:46
叫不醒的人,确实可怜但不值得同情
用户48xxx92
用户48xxx92 2
2025-04-27 00:06
外行人说废话。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这类开窍药在古代本来就是抢救用的,救一时之急。毕竟人昏迷了药灌不进去,不像现在还能插管。人醒了之后就不需要再用开窍药了,改用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犀角地黄汤、羚角钩藤汤等方剂。谁全程拿开窍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