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乱世血泪映情义:江阴屠城家离散,誓死不弃破镜圆

这是明末清初的一曲离乱悲歌,读来令人感伤泪下。忠贞不渝的夫妻恩爱,肝胆相照的朋友情义,在血色乱世里誓不放弃的精神,犹如暗

这是明末清初的一曲离乱悲歌,读来令人感伤泪下。忠贞不渝的夫妻恩爱,肝胆相照的朋友情义,在血色乱世里誓不放弃的精神,犹如暗夜明珠,照亮当时的人间地狱,显得弥足珍贵。

江阴城被攻破后,清军大肆杀戮抵抗者。城中有个叫戚三郎的男子,与妻子王氏夫妻感情深厚,二人都乐善好施,妻子美貌贤惠,家中还有个年仅五岁的儿子。

他们家附近有座关帝君祠,夫妻俩虔诚供奉,每月初一、十五,天还没亮他们就到关帝祠上香,二十年如一日。

江阴城破之时,清兵满城抓人抢财杀人。戚三郎也被清兵抓住,清兵用他脚上的带子绑住他的手臂,不停地殴打,刀剑劈砍,让他多次受伤。

他被押解到大街上时,刚好看见妻子被其他清兵拽走,便呼喊着冲过去,又遭到一顿毒打,前后一共受了十三处伤,脑袋也被砍了一刀,脖子上中了一刀,一路上血流遍地。

被推着经过关帝祠时,他失血过多已经走不动了,无力地瘫倒在地。清兵见他奄奄一息再无利用价值,就扔下他离开。

此时戚三郎意识还清醒,心想自己一直虔诚侍奉关帝,要是能死在祠堂柱子下也算是心愿结了。但他又觉得自己或许不会死,想着:“关帝如此显赫,或许会来救我。”

躺到傍晚时分,他感觉祠堂里有些异常,绑住他手臂的带子突然断裂,断裂声如同弓弦崩断,发出霹雳般的巨响。

勉强活动了一下,戚三郎知道左臂受伤了,带子断了后,他便用右手扶住快要掉下来的脑袋,好在喉咙还没完全砍断,他艰难地将脑袋扶正。他心中愈发笃定,认为这一定是关帝在救他。然而他还是不能站起来。

天亮后,有好几拨清兵从戚三郎身边经过,见他满脸是血,以为他死了,便不再理会。

过了许久,有一对老夫妇跑来看他,怜悯地说:“三郎快不行了,咱们把他扶回家吧。”戚三郎虽然身体虚弱,但还能认出这两人是邻居钱老翁和沈老妇。

背回家后,不久两人又端来姜粥喂他。过了两天,他们进来说:“清兵已经停止杀戮,马上就要离开了,三郎有救了!”两人此后便再没出现。

戚三郎的脑袋被溢出的血凝固住,脖子反而因此得以固定,渐渐能起身了。他环顾家中,所有财物全都洗劫一空,只有他五岁的儿子正坐在他脚边惶恐哭泣。

他再一看,屋里竟然还有两具尸体,仔细辨认,正是救他的钱老翁和沈老妇!他们分明都是活着来救我的,怎么又变成死人了?

戚三郎十分惊恐,过了好一会儿才想明白:这两人大概早已被杀死,是受关帝之命来救自己的!

于是他强撑着身体,跌跌撞撞走到关帝祠,想要跪地叩谢,却因身体僵硬无法弯腰。他只好站着作叩首状,可脑袋又疼得好像要掉下来。他只好靠着栏杆祈祷:“我的性命是关帝您救的,希望您能一直庇佑我!”

戚三郎想到钱老翁和沈老妇为救自己而死,不能让他们的尸体一直暴露在外。他家有木材可以做棺材,但上哪儿去找木匠呢?

他想起众人曾为关帝修建寝宫,城被围困后工程中断,或许还有木匠活着。他便又去关帝祠寻找,太巧了,正好看到三个木匠在门口闲聊。

戚三郎说明来意,三人都跟着他回家。戚三郎指出木材的位置,木匠们立刻动手制作。戚三郎就外出四处磕头讨米,想做饭招待木匠,可满城被杀个一空,所有钱粮都被劫个精光,上哪儿去讨米?因此他一无所获,只在一处空荡荡的屋子里找到半袋炒米。

等他回到家,又有怪事发生,三个木匠不见了,却又做出五口棺材!

戚三郎心想,明明只说要做两口棺材,怎么变成五口,而且木匠们怎么也不等自己回来就走了?他急忙跑到关帝祠,里面空无一人,只见三具尸体倒在门里门外,正是那三个木匠!

戚三郎又惊又怕又感慨,什么都明白了!连死人都在不停地来救他帮助他,这不是关帝显灵又有谁能办得到?

这时清兵已经离开江阴城很久,外逃避难的百姓们陆续回家,戚三郎便请认识的人帮忙,用棺材装殓钱老翁、沈老妇和三个木匠,将他们埋葬在空地下。

过了几天,戚三郎多次得到关帝庇佑,身体也慢慢康复,再次来到关帝祠时,已经能顺利跪地叩首了。他恭敬地祷告:“关帝对我的恩情无边无际,只是我的妻子还不知下落,希望您能托梦给我指引!”

当晚回家,戚三郎梦到关帝催促他:“赶紧走!几里外有船在等你,过了这个月十四日,就再也见不到你妻子了。”

天一亮,他就强撑着身体,背着儿子来到渡口。看到柳树下停着一艘船,船上的人正是成三,好像在等什么人似的。

戚三郎问:“你在等谁?”成三说:“我妻子被掳到南方去了,我打算驾着小船去找她,但一个人去不行;估计城里和我一样失去伴侣的人很多,应该会有人一起去,所以我在这里等着同去寻妻的人。”

戚三郎说:“关帝给我托梦指引了!我是为儿子找母亲,能搭你的船一起去,真是太幸运了!”他自己死里逃生的经历和梦中的事详细告诉成三。

成三也双手合十举到额前说:“关帝指引你,就像合浦珠一定会回来;我就算没什么德行,也希望能借着你的福分,得到关帝的保佑,或许我这浮萍断梗般漂泊的人,也能有机会和妻子重逢!”

说完,两人在船中相对哭泣。在这患难之中,他们彼此慰藉,意气相投,相约互相帮助,一定要把妻子找回来。

到了南京,船停靠在鬼面城(今称鬼脸城)下,戚三郎和成三进城后,在四通八达的路口张贴告示:“江阴戚三郎,寻找妻子王氏,能帮忙找到的人,我愿重金酬谢。”成三也像戚三郎一样张贴告示。

有个路人看到戚三郎的告示,就来见他说:“给我钱,我就告诉你妻子在哪里。”

戚三郎虽然贴了告示,但那只是无奈之举,他一贫如洗根本拿不出钱。便对那人说:“我实在没有钱,只希望能见妻子一面。”

那人感叹道:“世上竟然有不花钱就能找到妻子的事!”说完起身就走。

成三赶紧拉住他,告诉他戚三郎是受关帝指引才来到这里,确实没钱,城破家亡,哪里还能拿出钱来。

那人听了成三的话,心生怜悯,说:“就算告诉你妻子在哪里,不要你的钱,也很容易;但你没钱,那个掳走你妻子的武夫,又怎么会白白把妻子还给你!”他就详细地告诉戚三郎他妻子的下落。

戚三郎和成三听后,一时不知如何是好。那人忽然问:“你会做什么?”戚三郎说:“我会写字。”

那人说:“机会来了。有位大人在报恩塔下许愿,想找人抄写一百部《首楞严经》送给四方,正在找人;你要是真的擅长写字,应该能赚到一些钱,到时候事情或许就有转机!你赶紧去吧。”戚三郎便跟着那人去了,把儿子托付给成三。

见到那位大人后,戚三郎说明情况,大人让他试写,见他字写得确实工整,不仅欣赏他的书法,也同情他的遭遇,就给了他十两银子。

那人带着戚三郎来到一个叫郝总旗的武官处。郝总旗外出了,他妻子问:“你们是谁?”戚三郎说明来意。

郝妻说:“确实有个江阴王氏在这里,给我钱,我就把你妻子还给你。”

戚三郎见她没狮子大开口,心中暗喜,赶紧跪下献上银子。郝妻拿了银子进屋,很久都没出来。又过了好一会儿,她出来后,四处张望说:“你们来干什么?”

戚三郎和带他来的人大惊失色,大声质问为何出尔反尔。郝妻却一脸惊讶地说:“你们怎么能诬陷我拿了你们的钱!我屋里根本没有你妻子,哪来的银子!”还叫守门人把他们赶走。

戚三郎流着泪埋怨带他来的人,两人只好无奈离开。

成三正带着戚三郎的儿子盼着他们夫妻团聚,得知事情经过后,气得两眼冒火,说:“不但没找到妻子,还丢了钱,不如死了算了!明天跟我一起再去!”

第二天,戚三郎带着儿子和戚三一起前往,在郝家门口大声吵闹。此时郝总旗正在操场上逗弄老鹰,便把他们叫了进去询问何事。

成三怒目圆睁,上前说道:“我是成三,这是我的朋友戚三郎。戚三郎的妻子在你这里,昨天他带着钱来赎人,你夫人拿了钱却不还人;我们俩家乡沦陷,家破人亡,和妻子失散,现在就差一口气了。没了家是死,丢了妻子是死,没了钱也是死!你要是不把戚三郎的妻子还给他,我就在你面前自杀,让你溅一身血!”

说着从靴子里抽出刀,作势要自杀。郝总旗见状大怒,急忙阻止他说:“哪有这种事!我妻子怎么会贪你的钱?你别冲动!我进去问问,要是真有这回事,我就休了她!”

郝总旗急忙进屋,过了一会儿,里面传来争吵声,接着又听到他打妻子的声音。

戚三郎和戚三在外面跪着大喊:“别打夫人!只要把我妻子还给我就好!”过了一会儿,郝总旗出来了,气得说不出话,把银子扔在地上说:“赶紧拿走!”

成三磕头说:“戚三郎现在最要紧的是找到妻子,不是要钱,而且这银子在你家放了一夜,再拿回来,以您的身份,于情于理都不合适!”两人推辞得十分坚决。

郝总旗说:“好个重情重义的汉子!你为了朋友,不惜以死相拼。按说戚三郎这点钱,根本不够赎他妻子!但我敬重你的品行,还计较什么钱!我把他妻子还给他。”说完,他叫妻子把人带出来。

戚三郎目不转睛地盯着门口,满心以为妻子要出来了,等走近一看,却不是自己妻子,再一看,成三和那个女子相拥痛哭,原来这个女子是成三的妻子!

成三妻子也姓王,当初她被掳到南方,路过一家旅店时,在墙上写道:“我是江阴成三郎的妻子王氏,被某标郝总旗掳走,看到的人麻烦告诉我家人。”时间久了,“成”字有些模糊,只剩下“戊”。所以那个路人看到戚三郎的告示,就误以为王氏是他的妻子。

郝总旗见还错了人,惊讶地说:“奇怪!你以死为朋友争妻子,结果争的是自己的!天下重义气的人,难道只为别人着想吗!这是上天让你们夫妻团聚,赶紧走吧。”

成三想了想,却说:“钱是戚三郎的,可妻子却还给了我,我怎么能走!我要是走了,戚三郎的钱就拿不回来了,那我不就成了自私自利的人吗?”

郝总旗问:“那你怎么办?”

成三说:“我有力气,妻子擅长针线活,您要是能收留我们夫妻俩,我们愿意为您做事,只要您给二十两银子给戚三郎,让他去找妻子。我负责打扫马厩,妻子负责做饭,我们心甘情愿。”

郝总旗说:“好个重义气的人!但我这里不需要人;有位张将军正在找人做事,我帮你们说说。”

郝总旗立刻去了张将军那里,戚三郎也跟着成三一起前往。张将军见了成三,马上答应收留他,拿出二十两银子给他,并立下契约。

契约签好后,成三把银子交给戚三郎,戚三郎说:“你为了义气,卖掉自己和妻子,是为了让我们夫妻团圆,可我妻子还没找到,拿了钱又能去哪里!”两人又是一番抱头痛哭泪如雨下。

张将军忍不住同情地说:“你先把钱拿着,有消息及时告诉我,我会帮你找妻子。”

戚三郎见张将军地位显赫,来往的人很多,心想只要这位贵人肯帮忙,还怕找不到妻子吗?于是磕头说:“我原本只有十两银子,成三为了我卖掉自己和妻子,还把钱都给了我,我实在不敢接受。但成三因为我的钱找到了妻子,他不忍心我没钱,我又不忍心要这钱。

“我现在正在落魄,拿到钱很快就会花光,钱花完了,妻子还是找不到,还会辜负两位大人的好意。不如把钱存在您这里,请您帮忙找我妻子;等找到了,既成全了成三的心意,我也能用这些钱好好感谢他,心里也不会愧疚。”

张将军点头同意,收下银子,说:“你自己也要留意线索,有消息马上告诉我,别光指望我。”

过了两天,成三正在打扫马厩,路过一间关着许多妇女的屋子,里面很多人说的都是江阴话。成三心里暗想:“戚三郎的妻子要是在这里,谁能知道呢!”于是他也用家乡话在窗下喊道:“戚三郎托我找他妻子,现在她在哪里呢?”

屋内有个妇人听到后,因有看守不敢回应。第二天早上,妇人上厕所时,在墙缝里塞了一张纸条,又用家乡话说:“把这纸条放在墙缝里,明天再来看。”

成三远远听到,觉得不对劲,等夜深人静后,他跑过去取出纸条,上面写着:“我是戚三郎的妻子王氏,就在这里,请赶紧告诉我丈夫。”成三又惊又喜,急忙把消息告诉戚三郎。

戚三郎大喜,带着儿子先去恳请郝总旗帮忙,郝总旗和他们一起前往张将军处。戚三郎上前跪地说:“我一直在找妻子,听说她就在将军府中,求将军可怜我们!”

张将军急忙询问关着的妇女中有没有姓王的,果然有个王氏,或许戚三郎的妻子。张将军把她叫出来,真的是戚三郎的妻子!

戚三郎一见妻子,又惊又喜,一时不敢上前,整个人恍恍惚惚如在梦中,甚至忘了悲伤和疼痛,心头一片空白。

他儿子看到母亲出来,一下子扑进母亲怀里,仰头大哭,戚妻也俯下身抱住儿子,痛哭失声。

直到这时,戚三郎的眼泪才奔流而下。

戚三郎、成三跪在张将军面前,戚妻也远远地跪着听候吩咐。张将军说:“这确实是你妻子,但她年轻漂亮,所以被选为头领,当初说好了要五十两银子;现在连一半都不够,还想带走她?”

戚三郎请郝总旗帮忙求情:“我家乡沦陷,家破人亡,哪里还能拿出钱来!求将军可怜我们。”还详细讲述了关帝如何保佑自己,又说起梦中的指引,希望能打动张将军。

张将军说:“其他人都还没来赎人,要是第一个就给你降价,以后还怎么处理?”坚决不答应。

戚三郎说:“成三为了我卖掉自己和妻子,才换来这些钱,可还是不够!老天爷啊,我上哪儿去弄钱!”说着便大哭起来,戚妻跟着哭,儿子在父母身边跑来跑去,也放声大哭。

郝总旗哭了,张将军的仆人哭了,屏风后面的姬妾们也哭了,被虏的女人们想起自己的辛酸遭遇也哭了,满屋哭成一片。过了一会儿,张将军也忍不住流下眼泪。

在一片哭声中,张将军突然站起来说:“够了!我把你妻子还给你,不要钱!城破家亡,你确实拿不出钱;而且你多次受伤却没死,要不是关帝保佑,哪有这样的事。你是个善良的人,我把你妻子还给你,不要钱!

“但成三为了你把自己卖给我,现在你夫妻团聚了,他却留下,就算他不怨你,你又怎么对得起他!我不仅还你妻子,也放成三夫妻回去,你们一起回家吧!这二十两银子,就当作你们回家路上的盘缠。

“不要钱,我把你妻子还给你!但我有个要求,你别拒绝,你儿子聪明伶俐,我很喜欢,把他过继给我吧。我年纪大了,没有子嗣,要是他做我儿子,我一定不会把他当奴仆,也不会亏待他。”

戚三郎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妻子突然走上前,在他耳边小声说了些什么。过了一会儿,她又大声对戚三郎说:“儿子,你难道还离不开奶吗?”

戚三郎立刻跪在张将军面前说:“将军让我们两家夫妻团圆,还想收养我儿子,有什么不可以的!”张将军大喜,急忙上前抱起孩子。孩子也依偎在张将军怀里,不再那么依恋父母,张将军更加高兴。

他请戚三郎夫妇坐下,以亲戚之礼相待。抱着孩子进屋里,让孩子拜见各位亲友。之后,又给孩子换上华丽的衣服带出来,宾客、随从们都纷纷下拜,庆贺张将军有了儿子。

戚三郎和成三两家向张将军道谢后便离开了。

算起来,戚三郎第一次见到张将军的日子,正好是关帝托梦所说的十四日之内。人们都认为这是戚三郎虔诚供奉关帝得到的回报。

戚三郎回到家乡,安置好家事后,又去报恩塔下为那位大人抄写经书,一抄就是三个月。这样他也能经常去看望儿子,张将军也送了他不少东西。

过了很久,张将军因病去世。张将军家境富裕,他的族侄们觊觎财产,都认为戚三郎的儿子有亲生父母,不是张家血脉,便怂恿赶孩子回家。戚三郎的儿子也趁机回到了父母身边。

可张将军的妻妾们厌恶这些族侄,就把张将军的财产都给了戚三郎的儿子,孩子带回来的财物十分丰厚。从此,戚家成了江阴的大户人家。成三夫妇也一直依靠戚三郎生活,直至终老。

孩子回来后,戚三郎重新修建了关帝祠。长江沿岸的知名人士,都写诗文记载这件事。戚三郎把这些诗文都刻在祠堂右边,周亮工则写下文章来记录这段传奇经历,记于《因树屋书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