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猫绝育,是很多铲屎官都会做的一件事。
而绝育的目的,一方面是改善家猫的行为,另外也是为了猫的健康考虑。
毕竟若是发情得不到解决,这本身也会让猫很难受。
那么,对于公猫来说猫,割掉“蛋蛋”又意味着什么呢?
没了“蛋蛋”的公猫,和正常公猫相比,又有什么差别呢?
行为习惯如果公猫没有绝育,那在雄激素睾酮的影响下,它们的领地意识会更强烈。
研究表明,大约60%未绝育的公猫每年至少会出现一次严重的“打斗行为”,而这往往与争夺领地、配偶等有关。
而当公猫进行绝育手术后,其体内睾酮水平在2~3周内可以下降约80%,这会使得其攻击性显著减弱。
绝育后的公猫出现打斗的情况会下降,这是作为家猫很好的品质。
我想很少有人会希望自家猫咪突然攻击自己吧?或者打出胡乱抓挠啃咬吧?
家猫的攻击行为减少,其实是会让家庭变得更温馨的。

没有绝育的公猫,在发情的时候,它们会很自然地想要寻找配偶。
而且没有绝育的公猫,其领地意识更强,也希望占据更广泛的领地。
据统计,它们的活动范围平均可达0.5~1平方公里。
也正是因为这样,有些未绝育的公猫就会出现翻窗、翻墙逃走的行为。
一项针对1000只公猫的追踪实验发现,未绝育公猫每年离家出走的概率高达30%,而且很多都是一去不复返。
而绝育后的公猫,由于性激素分泌减少,对外部世界的探索欲自然也就会下降,它们对活动范围的需求也就不会那么大。
数据显示,绝育后公猫离家出走的概率只有5%不到。
所以呢,如果给家里的公猫绝育,那其实可以降低猫咪走失的风险,这也会让你比较安心。

未绝育的公猫其实更容易患上泌尿系统疾病。
由于雄激素会影响尿道平滑肌的收缩功能,使得未绝育的公猫尿道相对狭窄,也就更容易出现尿道结石、膀胱炎等问题。
据统计,未绝育公猫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大约为20%,而绝育公猫的发病率仅仅只有5%。
此外,绝育还能降低公猫患上睾丸癌的风险,睾丸癌在未绝育老龄公猫中的发病率约为10%。而绝育后的公猫几乎不会患上此病。
由此可见,绝育后公猫在健康方面的情况也会有一些提升。

对家猫来说,绝育手术会对它们的性格产生积极影响。
野猫暂且不说,毕竟人家不能太温柔,保持一定的“坏脾气”是它们在野外的生存法则。
可是,对家猫来说,暴躁的性格并不好,因为如此性格很可能破坏猫和人之间的感情。
而绝育后,随着激素水平稳定,公猫的性格会变得更加温顺、亲人,这其实是作为家猫很好的一个变化。
一项动物行为研究观察了200只公猫的行为,发现绝育后的公猫主动寻求主人抚摸的频率增加了60%,表现出更愿意与主人互动的意愿。

公猫没了“蛋蛋”后,其变化其实还蛮大的。
好在对家猫来说,这种变化往往都是好的。
那么,你觉得你家猫在绝育前后,都有哪些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