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的一天,萧克将军来到兴国开会。期间,他路过一个关押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地方。
出于好奇,他向门口的守卫要了一份名单。然而,等他在上面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后,却突然大惊失色道:“快给他松绑!”

萧克将军为何会认识国民党的高级官员呢?最后这名国军军官又去了哪里?

萧克将军口中的这个“熟人”,名叫刘嘉树。
他虽然是国军长官,但他与我军之间可谓“关系匪浅”、“缘分不断”。
在两军对峙的几十年间,他一共被我军俘虏过三次,可谓是我军战俘营的“老熟人”了。

每次见到他安然无恙地归队,国军内部都震惊不已。后来他们还称呼他为“福将”。
那么他与萧克将军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过往呢?这就要从他从军时说起了。
刘嘉树出生在湖南益阳的一个大户人家中,从小便开始接受高等教育。

他在青年时期非常向往革命,是一位怀揣着报国之志的爱国青年。
中学毕业后,他便追随孙中山先生的脚步,只身来到广州,报考了黄埔军校。
之后,他凭借着优异的成绩,正式成为了军校第一期的学员。

在这里,他结识了像徐向前、胡宗南等众多优秀的军事将领。
在他们的影响下,他的军事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又因为他性格刚强上进,他又逐渐得到了老蒋的赏识,职位也开始步步高升。

1926年,时任宪兵教练所大队长的他,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批学员,其中就有萧克将军。
彼时,相较于资历深厚的刘嘉树,萧克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

但刘嘉树并未因此就恃才傲物,瞧不起人。因为萧克是他的老乡,平时训练刻苦,且成绩十分用功,所以他总是对这个学员多加照顾。
这让萧克十分感动。虽然那时他只跟着刘嘉树学习了五个月,但可以说,就是在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他的军事才干有了质的飞跃。

因此,萧克也一直将他视作自己军旅生涯的开门人。
萧克从军时也是带着非常强烈的报国心愿,又因为家境贫寒,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每天都会废寝忘食地阅读古典兵书,想要精进自己。
但这些书翻来覆去地读,他依旧觉得“读不饱”。

有一次,他来到刘嘉树房间汇报工作,偶然间发现桌子上放着一些军事著作,例如《战术学》、《交通学》以及《兵器学》。
看着这些从未见过的书,他瞬间来了兴趣,于是便顺手翻了翻。岂料,他这一看就是一下午,竟然连正事都忘了。

刘嘉树回来后,他便问,为何他们没学这些教材。对方便回答说,这些都是黄埔军校的主要教程。
他见萧克感兴趣,于是便大方地将书借给他看。萧克如获至宝,此后他便天天捧着这些书,每天挑灯夜读。

就这样,在刘嘉树的帮助下,他所学到的这些知识在后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从教练所毕业后,萧克踏上了回乡革命的路途。临别时,刘嘉树知道他家境困难,于是特意给他开了一张免费乘车的证明。

而这件事也让萧克挂念了很久。他那时总是期待着,两人以后要有再见面的一天,或许到那时他们还能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
后来,他们确实在战场上冲锋了,只不过他们站到了彼此对立的一面。

1931年,老蒋调集了三十万大军,对我军中央苏区发起了第三次围攻。
当时刘嘉树所在的52师,负责从吉安、永丰方向深入苏区,策应国军主力作战。

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我军并未丧失斗志。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战士们利用“声东击西”、“诱敌深入”等战术,一直牵着敌人的鼻子在大山里转圈。
这就导致敌人进攻了一个月,却毫无战果。火上浇油的是,就在老蒋忙着调兵遣将时,他的“后院”竟然着火了。

李宗仁趁着他的兵力都被牵制在江西,直接率部大举进攻湖南衡阳。老蒋无奈,只能下令各部撤退,匆忙结束了第三次进攻。
我军当然不可能就这样轻易地放过敌人。毛主席抓住战机,指挥部队对敌人乘胜追击。

最后敌人大部分在运动战中被我军歼灭,而刘嘉树所在的52师也没能幸免。部队被围歼后,他也成为了我军的俘虏。
之后,他便被关押在了兴国的战俘营中。

由于当时国军内部总是谣传,被我军抓到的俘虏只有死路一条,因此,所有国军将领都变得惶恐不安。刘嘉树也自认为自己没多少时日了。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

1931年,已经成为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五师师长的萧克,奉命来兴国开会。期间他正好路过了一个关押国军高级将领的牢房。
出于好奇,他便找看守要了一份名单查看。

当他看到“刘嘉树”这个名字时,瞬间大惊失色。在确认了对方的籍贯和相貌后,他确认这就是自己的恩师。
之后,他亲自来到牢房探望了刘嘉树。在见到对方双手被捆后,他心中一酸,随即对看守说:“他已经是俘虏了,可以不用捆了,赶紧给他松绑!”

刘嘉树被松绑后,只向他投来了一个感激的眼神,却并未说任何话。
萧克心中很不是滋味,之后他又拿出一块大洋,托人交给了对方。
回去后,他便总是回忆起刘嘉树当年帮助自己的情谊。再三思考下,他再次来到牢房,想劝说对方留在红军当教官。

当时不仅是他,刘畴西、左权也先后劝说过他。但刘嘉树因为害怕吃苦,并且思家心切,最终没有同意。
后来,我军对他进行了宽大处理,将他释放了。
当时萧克希望他能改过自新,即使不参加革命,也不要再站到人民的对立面。

岂料刘嘉树却并未吸取教训,最终还是回到了国民党队伍中。
结果,在不久后的一次战争中,他再次被我军逮捕。不过当时日军已经大举入侵,我军为了劝说国民党合作抗日,还是将他给放了。
这是他第二次被我军逮捕。

直到1950年,他率部在广西与我军激战,最终因为寡不敌众而全军覆灭。他再一次成为了我军的俘虏。
而这一次,他再也没有了前两次的幸运,在监狱中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期间,他曾托人联系过萧克,但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彼时的情况已经不一样了。我军一次次对他宽大处理,但他却一次次选择错误的道路。即便到了功德林,他也始终不知悔改,最终自己走上了绝路。
萧克将军曾在回忆录中提到,是刘嘉树引他走进了军事知识的天地,但因为信仰的不同,他们在战场上始终是对手。

虽然在个人感情上,他或许会有遗憾,但他更多的是庆幸。庆幸敌人最终没能实现阴谋,庆幸人民得到了解放,革命迎来了胜利。
参考资料:
【1】记黄埔军校第一期的“福将”—益阳籍将军刘嘉树的传奇故事,抗日战争纪念网,2023年1月2日。
【2】纪念我会老会长萧克上将诞辰110周年之刘嘉树的故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2017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