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董明珠间谍论持续升级,官媒点名怒批,胡锡进要求对海归道歉

前言4月22日,格力董事长换届大会上,董明珠以绝对票数成功连任,然而,在发表讲话中“绝不用海归,海归派里有间谍”,迅速登

前言

4月22日,格力董事长换届大会上,董明珠以绝对票数成功连任,然而,在发表讲话中“绝不用海归,海归派里有间谍”,迅速登上热搜。

官媒对此点名怒批,前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紧随其后,要求董明珠对海归道歉!

董明珠所谓的用人标准,为何会引发这么大的争议?官媒又是如何点评的?

“铁娘子”再爆惊人言论

在商业版图中,格力电器一直是备受瞩目的存在,而格力的灵魂人物董明珠更是话题不断,4月22日,珠海格力电子元器件有限公司内气氛热烈,格力电器集团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在此隆重召开。

这场大会,对格力电器意义非凡,因为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董事会换届选举。

最终的结果毫无悬念,71岁的董明珠,这位格力电器的灵魂人物,以超过33亿股的同意票数、超100%的高赞成票率,被选举为第十三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成功连任董事长。

也正式开启她在格力的第五个三年任期,不过,这次换届有个明显变化,就是董明珠卸任了总裁一职,由张伟接任。

这一结果,不仅是对董明珠过往领导成就的高度认可,也预示着格力电器在未来三年将继续沿着她所引领的方向前行,现场的股东们纷纷鼓掌,表达着对她的信任与期待。

当选董事长后的董明珠,心情显然格外舒畅,在股东大会上与股东们分享了诸多观点,其中的发言更是成为焦点,尤其是她提出的“三个决断”,三个两个都立刻冲向热搜。

虽然说一直以来,董明珠的惯有说话作风,都是比较的直言犀利,不少网友评价是“敢说敢做以及大胆”,但是这一次可以说有那么点过分了。

第一个决断,董明珠提出“不以年龄论资排辈”,她表示:“哪怕今年90岁你要能干我也可以用你,今年20岁你优秀我也可以用你”这种打破传统年龄与资历限制的用人理念,十分开明,也赢得不少认可,展现出格力在人才选用上追求能力至上的态度,为有能者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在这一点上,她的关于重视人才思想年轻化、创新能力和责任心的观点,赢得了在场不少人的认同与点头。

但是其实这背后,却格外的有深意,隐隐指向老对手小米,董明珠在发言中特意强调:“格力电车跑了十几年,从没有火灾事故,这就是实力,这就是技术!”

结合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动态,不难发现,这明显是在暗指近期话题不断的小米汽车,董明珠与雷军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

十年前那场著名的“十亿赌约”,让两人的商业竞争关系备受关注,之后双方在多个领域暗自较劲,这次董明珠的发言,可以说又给这场商业“对战”添了一把火。

但真正在网络上引发“腥风血雨”的,是董明珠的第三个决断——“绝不用海归派,海归派里有间谍”。

在股东大会现场,这句话或许只是引发一阵轻笑与掌声,但当会议视频流出后,却迅速成为全网争议焦点。

从企业人才选拔的角度来看,人家强调重视人才的创新能力、责任心和拼搏精神,不将年龄和资历作为限制人才晋升的条件,这本是一种具有前瞻性和开放性的人才观,值得称赞。

她期望通过这种方式,为格力打造一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人才队伍,好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需求。

但是她随后对海归派的全盘否定,却与这种开放的人才观背道而驰,将海归群体一概而论的观点,无异于“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如果真如董明珠所言,那无疑会让众多心怀报国之志、学成归来的海归人才寒心,一时间,网友们议论纷纷,评论呈现两极分化态势。

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下复杂的国际环境下,间谍案件的事情也并不算少,虽然说我们身边可能很少遇到,但是也不能说不存在。

当然也有说间谍事件涉及到海归人员,像是官方4月通报的,留学生郝某,在国外读书期间,但是被对方策反,学成归来之后按照人家的要求打入咱们的中央某部门,最终被判处无期徒刑。

放到这个事情,可能无法排除,但是将个别案例扩大化到整个海归群体,无疑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片面认知。

因为也不乏有很多的爱国人士,留学深造就是为了拓宽自己的视野,然后回国追求自己的事业发展,回报祖国。

最大的争议点还在于,董明珠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代表的是整个格力的品牌形象,这么直接的说出来,难免会被非议。

网友两极分化

在支持董明珠的阵营中,许多网友从企业安全和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认为董明珠的言论虽有过激之处,但并非毫无道理。

“虽然说的过于激进,但是很有道理,因为我们都不知道这些海归谁是谁不是,作为一个企业是没有办法甄别的。

“给董明珠点赞,虽说不能一概而论,但是,说的有一定道理,现在的海归不能和老一辈的海归相提并论,那一代人是受到了新中国的感召,毛主席伟大思想的影响而回国的,那一代海归是值得信赖的人。”

但反对的网友也不在少数,有的说“董明珠的言论太过分了,怎么能因为个别海归可能是间谍,就否定整个海归群体呢?

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海归们大多数都是怀着报效祖国的热情回来的,他们为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能因为少数人的行为就给整个群体抹黑”从就业平等的角度来看,董明珠的言论被认为是一种就业歧视。

官方点名批评

率先站出来发声的是新京报,作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官媒,言辞犀利,直击要害,新京报发表评论文章,毫不留情地点名怒批董明珠的言论“背离常识”。

先是肯定了董明珠对于人才创造力的一定合理性,接着尖锐地指出她将海归与间谍划等号的言论,是“根深蒂固的偏见”。

新京报强调,首先董明珠作为一位公众人物,这种无端的揣测和不负责任的言论,不仅会对海归群体造成严重的污名化,给他们贴上莫须有的“嫌疑人”标签,影响他们的就业和社会形象。

你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单位,用人等有着自己的一套标准,但是没必要在公开场合这样“扣帽子”,掀起对立言论!

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国家安全部门有着专业且完善的甄别间谍机制,并不是针对海归群体,董明珠此举完全是没有事实依据的臆断。

紧接着,前环球时报的总编胡锡进也加入了这场舆论讨论,并且态度十分强硬,这种言论有“违反就业促进法”,是对海归群体明目张胆的歧视。

毕竟咱们政府也一直以来,一直致力于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在积极的引入人才,因为“可能是间谍”一棒子打死所有海归,显然是与国家政策背道而驰的行为。

这因此,胡锡进强烈要求董明珠必须向海归群体道歉,以正视听,消除这种错误言论带来的不良影响。

结语

间谍这个事情,在当下可能存在各行各业,董明珠也是为了守护企业的核心技术,才有这番话,但是无论如何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企业形象,也容易被放大,说句实在话,我们可能不能无法准确识别所有的有坏心思的人,但是不能这样一杆子打死所有人,历史以来,也有海归学子,回来报效祖国,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对此,大家如何看待董明珠的“海归间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