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抽签分组来看,国际乒联的“针对性布局”意图过于明显,再度引发争议。王曼昱作为2号种子被精准“分配”至张本美和所在的下半区,而外协头号威胁金琴英则被巧妙安排与石洵瑶同区,这种人为制造“硬签”的操作,本质上是对主力选手的变相消耗。
一、王曼昱再成“外战工具人”,抽签规则沦为摆设
王曼昱已连续三次大赛与张本美和强制绑定(世界杯、奥运会、世乒赛),而其他主力却鲜少遭遇最强外敌。此次世乒赛抽签提前近一个月公布,等同于为外协提供“定向备战”时间——张本美和团队可集中研究王曼昱战术漏洞,而国乒教练组却以“锻炼抗压能力”为由,拒绝调整分组逻辑。更讽刺的是,国际乒联名义上采用“随机抽签”,但实际分区结果始终遵循“王曼昱必须阻击日乒”的潜规则,这种系统性不公平早已超出巧合范畴。
二、石洵瑶“特殊任务”暴露教练组双标
强行将金琴英与石洵瑶分至同区,本质是教练组对蒯曼等选手的不信任。石洵瑶虽在甲A联赛击败过金琴英,但大赛压力远非国内比赛可比。教练组宁可押注二线队员“赌冷门”,也不敢让蒯曼等新生代直面特殊打法,恰恰说明其“保冠军优先于培养新人”的保守心态。更值得玩味的是,当王曼昱需反复阻击张本美和时,孙颖莎等选手的签表却常年“自动避开”最强外协,这种选择性“硬签”分配,已构成对运动员职业生涯的隐性干预。
三、抽签透明化反成“战术漏洞
提前抽签本为彰显公平,却因国乒“分区策略”过于刻意而适得其反。朝鲜队可针对石洵瑶强化长胶战术,日乒能集中破解王曼昱反手体系,这相当于让外协在开赛前获得“国乒内部训练录像”。若最终王曼昱因反复对抗张本美和导致体能透支、石洵瑶不敌金琴英,教练组必须为这种“自毁长城”的抽签博弈承担全部责任。
世乒赛抽签不应成为“内定冠军”的遮羞布。当球迷都能预判王曼昱必定死磕张本美和、石洵瑶独守半区时,所谓“随机性”已彻底沦为笑话。国乒若继续用抽签“控盘”,只会加速消耗核心球员,最终让外协坐收渔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