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开始,厦门中考,多所普高定向生名额提升至70%,生源受影响。这可能导致,越来越多的高中为了争夺优质生源,会像阿米利卡搞贸易战一样,逼迫各个国家站队,二选一,非此即彼,别想两边便宜都占。搞的一些家长挺煎熬,就不能鱼和熊掌兼得,带回去品尝再做选择吗?
定向生影响生源质量
先解释下,为啥定向生名额提高,会影响普高生源质量。关于定向生,很多人还是一脸懵。简单说,定向生就是将名额固定分配给各初中。就以一中思明高中为例,要招收1000名学生。定向生提高到70%,那就是300个名额凭分数线录取,700个名额分到各种初中去,不用达到分数线,也能上一中,名额都是根据毕业生总数确定。比如松柏中学有800个初中毕业生,那就给你28个名额;禾山中学也是800个毕业生,也给你28个名额;龙湫亭中学只有200个毕业生,那就给你7个名额(以上数据都是假设,非实情)。很显然,定向生比例增加,生源会下降的。本来一中完全按照分数录取,可能收的都是全市前2000名,但定向生比例提高后,一些学校全市排名5000多名的孩子,也可以定向进一中。
不仅一中如此,六中、科技、同安一中等,按照分数线都可以取得更优质生源,但定向生摊开,就得降分录取,生源受影响。
各校都想提前锁定尖子生
政策必须执行,对各学校来说,想办法采摘优质生源,就成为当务之急。方法就是,集中优质生源,打造尖子班,以尖子班的成绩为学校树品牌。最近就有朋友反映:孩子今年要中考,成绩大概是一中双十的定向边缘,或者有机会上一双岛外校区;但看到最近科技中学宣传,其创新实验班高考成绩很优秀,2024年高考均分599分,有一个班均分达到625分,可能超过一双外一半的平行班,科中的创新实验班最近正在招生,他正犹豫要不要报考。而按照科技中学的要求,报考了他们的创新实验班并被录取,那就不能再选择中考去挑战一双。或者如果没有报考,你就没机会进他们的创新实验班,万一孩子中考不理想,进了科技中学,就只能去平行班。好纠结呀!

来源:惠民大叔
学爸查询了一下,发现厦门绝大多数普高都有设置尖子班。有些是学校自主招生,有些是按中考成绩分班。按中考成绩分班还好,反正排座论次,无话可说。学校自主招生就让家长纠结,它意味着给你机会提前去当“鸡头”,还是你要拼一下去当“凤尾”。二选一,落子无悔。学校目标就是,提前锁定部分优质生源。
平行班成绩代表学校水平
从结果导向,两种选择都有成功和失败案例,你可以举出无数案例,证明当“鸡头”很好的,孩子更自信之类;也可以举出相反案例,证明孩子去低一档次的学校,学风更差,被带坏了。当然,你也可以举出很多案例证明,哪怕在高一档的学校表现平平,也能吊打低一档的学校尖子生之类。
学爸想说的是:在70%定向生制度普遍实行后,各高中不可避免要加强分层教育(顺便说下,这并不违反教育部政策,严禁拔尖之类的要求,只适合义务教育阶段),并集中优质教育资源做好尖子生导优。毕竟多数人只关注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不会记住排名第100的高峰是哪座。高考完后,大家只关注有多少清北或985、211,不会关注有多少人上了集美大学。但对绝大多数高中孩子来说,学校的辅差或提高平均分的能力,更有普惠价值。换句话说,平行班的成绩,才代表学校的真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