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微型作战无人机,成为解放军部队中的大明星。形似“保温杯”的样子背后,代表着我国单兵作战体系,迎来改革的重要节点。从无人机到AI,智能化战争离我们的时代越来越近。
前两天,中国有一款无人机在网上成功破圈,成了社交媒体上的大明星,讨论热度丝毫不亚于航母和六代机。而它之所以得到广泛关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样子长得足够奇特。
这款无人机最早在央视一档军事节目里出现。外形很像一个保温杯,大小呢就跟传统的木柄手榴弹差不多。节目里说这款无人机,是目前国内唯一一种,面向步兵班组全体战斗人员,无差别列装使用的无人机装备。
而且别看它小,专家称这款无人机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所有无人飞行器中,有效载荷系数最大的,可以承担2倍自身重量的载荷。考虑到它仅仅是一款1公斤级别的微型作战无人机,这样的载荷可以说非常夸张了。
而这样一款无人机,最好的用途就是支持单兵作战。现代战争对士兵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不仅要能打,还要会侦查。在这样的背景下,微型无人机就成了士兵的战场好伙伴。
根据相关报道,中国这款微型无人机可通过挂载不同的任务载荷,执行不同工作和任务。在执行侦察任务时,能悄无声息飞到敌方阵地,用高清摄像头拍下有用的情报。在战斗时,则可以携带武器,节目中,就展示了它能一次性携带3枚手榴弹。
更厉害的是,这款无人机还内置了AI技术。能通过事先学习的方式,让无人机在战场上自主执行任务。这大大解放 了人员需求,节省了时间以及金钱成本。
总之,对于单兵作战来说,这是一款非常实用的战场利器。因此,对它的讨论逐渐从外形转移到未来的发展上。不过,在讨论热潮中,我发现绝大多数人,都在分析这款无人机本身的前景,而我想用无人机做一个引子,来谈谈在现代化智能武器的加持下,我国单兵作战会迎来什么样的改革。
一个很明显的趋势,现代战争中,诸如无人机这样的武器,作用越来越大。在俄乌冲突中,往往会出现无人机改变战局的现象。因此单兵作战处于这样的环境下,必须加强与这类武器之间的联系。
过去,单兵作战时士兵的战场感知能力有限,主要依赖个人观察和简易装备获取战场信息。后来出现了通讯工具,可与之一起诞生的,还有电子干扰装备。所以如果还是凭借士兵与士兵之间的交流,单兵作战很难取得进一步发展。
而无人机的军事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轻型或微型无人机开始下放到班或排一级作战部队,大大改善了这一级作战部队的观测能力。
同时,无人机成本低的优势,也让“人手一机”不再是幻想。一般来说,几千元的消费级无人机,就能实现半径七八公里内的侦查和监视。如果加以改造,还能让它们具备作战能力。
与有效射程不超过几百上千米的枪械相比,无人机的打击范围大大扩展。同时打击也不再仅局限于地面,还能从空中发动攻击。这对单兵作战的水平提高,无疑是巨大的加成。
而在未来战场上,有AI加持的无人机,更能让单兵作战实现真正的远程化、精确化和立体化。可以预见的是,在当前一些极端作战环境,比如城市巷道、丛林沙漠中,无人机可以充分发挥机动灵活、隐蔽性好的特点。
此外,室内作战也不再是障碍。有了无人机的环境感知能力和无线电收发能力,士兵能有效完成远距离环境下的侦察和打击任务,这不仅可以保障士兵自身安全,还能大幅提升作战效率。
可以说,随着无人机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单兵作战系统正迎来革命性变革。智能化、微型化的单兵无人机将逐步成为现代步兵的标准装备,这种技术迭代不仅将重塑单兵作战模式,更将彻底改变传统陆战形态。
而这一变革,则标志着信息化战争向智能化战争的历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