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晚,中日友好医院就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某被实名举报“违反生活纪律和医德医风”问题发布情况通报称,举报基本属实,院方对肖某予以开除党籍处分,并解除聘用关系。
4月18日起,一则与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飞有关的举报信开始在网络流传。在这封写给中日友好医院纪委的举报信中,肖飞的妻子称,肖飞曾与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某护士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某规培住院医师产生婚外情。值得注意的是,肖飞的妻子还在举报信中指控肖飞曾在手术期间将病人扔在手术台。
4月27日晚,肖飞对经济观察报回应:“我和某护士长、某规培住院医师是存在私生活的问题,但是网络上指控我跟其他的人发生了关系,我是一概否认的,这没有任何实据,给其他女士造成了很多困扰,我非常抱歉。”
在肖飞提供给经济观察报的一份名为《关于2024年7月5日手术室纠纷事件的澄清》的文件中,肖飞称,2023年初到2024年7月,他与前述护士搭台合作期间就多次在手术间发生过争执、不愉快。2024年7月5日,他带前述规培住院医师进行手术准备时,与前述护士爆发了激烈争吵。
“期间我感到头晕、手抖得厉害,实在无法开始手术,在确保麻醉后的病人很安全,且有麻醉医生、台上护士在场看护的情况下,我摘掉手套、脱手术衣,到手术室门口与领导协商能否更换巡回护士。”肖飞说。
有网友说:培养一名医生到手术台,是何其容易,又是胸外科的,可惜了。
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飞因被举报违反生活纪律和医德医风问题,遭医院开除党籍并解除聘用关系。这一事件迅速引发舆论热议,有人惋惜“培养一名胸外科医生不易”,也有人认为“医德败坏者不配执刀”。那么,肖飞被开除,到底冤不冤?
肖飞承认与护士长、规培住院医师存在“私生活问题”,但否认其他指控。然而,医生的职业特殊性决定了其个人品行与职业操守密不可分。不同于普通职业,医生手握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社会对其道德要求自然更高。
我国《医师法》明确规定,医师应当“恪守职业道德,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肖飞作为胸外科副主任医师,本应是患者信赖的“生命守护者”,却在婚姻存续期间与同事发生不当关系,这不仅违背社会公序良俗,更严重损害了医疗行业的公信力。
更令人震惊的是,举报信称肖飞曾在手术期间因与护士争执,将麻醉后的病人丢在手术台长达40分钟。尽管肖飞辩称自己“头晕手抖”“确保病人安全”,但这一行为已严重违反医疗规范。
手术室是生死攸关的战场,主刀医生擅自离岗,无论出于何种理由,都是对患者生命的极端不负责任。麻醉状态下的患者一旦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即便最终手术顺利完成,也无法掩盖其职业操守的严重缺陷。正如网友所言:“能因为情绪失控丢下病人,谁敢保证下次不会因私人矛盾影响手术?”
有观点认为,培养一名胸外科医生成本极高,肖飞被开除是“人才浪费”。然而,医疗行业的核心价值不仅是技术,更是“生命至上”的信仰。如果因技术过硬就纵容道德瑕疵,只会助长“医术高明即可为所欲为”的歪风。
历史上,不乏医术精湛但道德沦丧的“魔鬼医生”。如二战时期参与人体实验的纳粹军医,技术再高超,也因丧失人性被永远钉在耻辱柱上。医学教育强调“德才兼备”,正是因为无德之医的危害远大于庸医。
近年来,医疗行业丑闻频发,从收回扣、过度医疗,到性骚扰、权色交易,严重损害医患信任。中日友好医院此次果断处理肖飞,释放了明确信号:医疗系统对违法违纪行为“零容忍”。
真正的医疗改革,不仅要提升技术水平,更要重塑行业道德标准。医生不仅要有“妙手”,更要有“仁心”。对失德医生的严惩,恰恰是对广大敬业医者的尊重,也是对患者权益的保障。
肖飞被开除,并不可惜。医生的职业光环来自于对生命的敬畏,而非单纯的技术。一个在手术台上情绪失控、私德有亏的医生,再优秀也不值得留恋。医疗行业的纯洁性,必须靠严格的职业伦理来捍卫。
社会应当明确,医生犯错可以改过,但医疗行业的底线不容突破。唯有坚守“德艺双馨”的标准,才能真正守护患者的信任,也让广大敬业医者得到应有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