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补脾百次不如补心阳一次!中医:补气血最好的方法就是补心阳

大家好,我是王医生。在门诊上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人觉得自己气血虚,于是一味地吃健脾芄、归脾芄等补脾药物,可吃了很多

大家好,我是王医生。在门诊上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人觉得自己气血虚,于是一味地吃健脾芄、归脾芄等补脾药物,可吃了很多,脾虚的症状没改善,气血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

其实,这时我们需要换个思路——补心阳!为什么这么说呢?

中医认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但脾胃本质上只是加工气血的容器。《黄帝内经》中有记载:血乃中焦之汁,流溢于中以为精,奉心化赤而为血。

也就是说,我们摄入的饮食经过脾胃消化吸收,生成水谷精微,这些精微物质必须依靠心阳的蒸腾和气化作用,才能转化为气血,并输送到全身各处。

由此可见,气血的生成离不开心阳。如果心阳不足,即便脾胃功能正常,水谷精微也无法顺利转化为气血。

这类人群通常会有以下表现:四肢不温、怕冷,尤其是冬季手脚冰凉明显;经常心慌、心悸,稍微活动后症状加重;失眠多梦,睡眠质量差;面色苍白、嘴唇颜色淡,身体乏力等。

如果你有上述表现,想要补气血、调脾虚,就需要以补心阳为主。

给大家分享一个炙甘草汤,由炙甘草、生姜、桂枝、生地黄、阿胶、人参等组成。

方中,生地黄、阿胶具有生血、补血的作用,是造血的重要原料;

桂枝、生姜、人参则能温补心阳,为气血生成提供动力;

炙甘草不仅能调和诸药,还能健脾益气,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

如此一来,方中既有补充造血的“材料”,又有促进气血生成的“能量”,心阳充足,气血自然能源源不断地生成。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身体出现不适时,一定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用药,切勿自行随意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