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2025贵州高校格局:贵大独闯百强,其他高校为何集体失守?

根据艾瑞深校友会网发布的2025年贵州省大学排名,贵州大学以全国第81名的成绩稳居省内第一,成为贵州唯一跻身全国百强的高

根据艾瑞深校友会网发布的2025年贵州省大学排名,贵州大学以全国第81名的成绩稳居省内第一,成为贵州唯一跻身全国百强的高校。贵州师范大学(第216名)、贵州医科大学(第228名)、贵州财经大学(第238名)分列第二至第四位,但均未进入全国前200强。

作为贵州省唯一的 “双一流” 建设高校,贵州大学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多重战略叠加的结果。数据显示,贵大2025年预算经费达39.73亿元,较2021年增长170%,资金投入直接推动了学科平台建设,如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省部共建大数据国家实验室的落地。

贵州大学以植物保护学科为核心,构建了“双一流”学科群,并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成为全省唯一获得A类评级的学科。2024年学校斩获5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数量居全省首位。这种“优势学科突破+全面育人”的模式,使其在科研实力(ESI 全球前1%学科增至6个)和人才培养质量上形成双重优势。

省内第二名的贵州师范大学仅列全国216位,与贵大差距显著。全国前200强中贵州高校的缺席,反映出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教资源集聚的困境。2024年贵州GDP总量居全国第22位,财政对高校的支撑能力有限,导致多数院校难以突破瓶颈。

在全国200名以外的竞争中,​贵州师范大学​​以师范特色突围,超越传统强校贵州财经大学跃居省内第二。其成功源于学科评估优势(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获评B-)与学位点扩张(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更受益于基础教育师资需求增长。

反观​​贵州财经大学​​,受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冲击,传统财经专业吸引力下降,2024年金融学录取线甚至低于师大的历史学专业。

贵州医科大学虽有临床医学等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但综合排名(228 位)仍落后于同类院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较弱,2023年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仅1.35亿元,不足贵州大学的1/4。

如今,贵州高校面临两大结构性挑战。​​其一,优质生源外流严重​​。2024年贵州高考前500名考生中,超80%选择省外985/211院校,导致本地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基础薄弱。​​其二,学科同质化制约特色发展,多数院校仍集中于传统文理专业,新兴交叉学科布局滞后。

2025年的贵州高校排名既展现了贵州大学作为“领头羊”的稳固地位,也暴露了省内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