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不到24小时,特朗普又改口了:中美如果谈不拢,美国将制定新规则

前言1个月内会与中国达成协议?还暗示愿意对华降低关税?美国这是彻底绷不住了吗?据央视网报道称,当地时间17日,特朗普表示

前言

1个月内会与中国达成协议?还暗示愿意对华降低关税?美国这是彻底绷不住了吗?

据央视网报道称,当地时间17日,特朗普表示对中美达成协议有信心,美国不想再继续提高对华关税了,这会让两国之间的贸易陷入停滞状态。

而稍早前特朗普还暗示,美中之间令市场震惊的针锋相对的关税上调可能结束,他也知道到了一定程度美国民众就撑不住了,这似乎是中美关税战以来,特朗普首次提到关于降低对华关税的可能性。

特朗普的此举是真的妥协认怂,释放政策松动的求和信号?还是另有阴谋呢?

特朗普的“舆论试盘”

在4月16日,特朗普还傲气十足的表示:“球在中国一边,需要达成协议的是中方,不是美方”。

特朗普的意思其实很明白,他觉得在这场谈判中,中方必须首先让步,毕竟自己在全世界面前放出了“豪言壮语”,如果自己率先妥协,那美国在全世界面前的地位也会随之动摇。

而为了调动中方“谈判”的积极性,特朗普还暗示“只要见面,关税好说”,并且还强调,中国不能失去美国的市场,中国迫切想赚美元。

我国自然明白特朗普打的是什么小心思,中方就是不搭理不接这“球”,而如今的美方也早已阵脚已乱、招数已尽,现在是谁更急着谈判,早已一目了然。

而就在昨天,特朗普突然对华释放善意,表示“我有信心,中美一个月年内会达成协议”,这看起来像是特朗普在对华服软,但实际上却是典型的“舆论试盘”。

要知道,特朗普之所以说起“软话”,是因为“对等关税”所带来的的冲击,已经快要超出他的控制,因此他要安抚市场,塑造掌控力形象。

在经历了关税战、金融市场震荡、国内通胀预期增强以及大规模的民众抗议后,他必须说点“稳定预期”的话来缓解市场焦虑,让“投资人”和“盟友”别慌,并且特朗普用“我认为”这三个字,便又给自己留下了回旋的空间。

毕竟朝令夕改是他的本性,尽管在美国的施压下,部分国家选择了妥协,但他们也没想全部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不仅为自己留了后手,而且还将目光投向了亚洲。

美国的缓兵之计

在美国挥出关税大棒频频遭到中方反制后,特朗普也终于明白,和中国硬刚只能加速本国的衰败。

于是特朗普便表示,“我认为我们会与中国达成协议,我们会和所有人达成协议的。如果我们达不成协议,那我们就定个目标,然后就这么定了,这样也挺好。大概在接下来的三到四周内,事情应该能全部搞定。”

这句话的意图实际是在树立自己“谈判高手”的人设,想要塑造一种“我有能力搞定一切”的姿态。

要知道,特朗普一贯爱表现自己“能搞定复杂谈判”的能力,这既是给国内支持者一颗“定心丸”,也是对外的一种心理战术,目的就是想让世界各国明白,我对你不是非谈不可,你只是其中之一。

而特朗普此举也是想借中国之力,给其他国家起一个示范作用。中国是最先对美国的关税政策进行反击的,同时反击程度也是最凶猛的,如果中方愿意参与近谈判中来,那其他国家便自然没有了反抗的勇气。

也正因如此,特朗普才会忍不住先“眨眼”,妄图以此来推进中美之间的关税谈判。

此外,特朗普还强调,“如果达不成协议,那我们就定个目标”这句话的意图就是为了营造出一种“谈不谈我都能赢”的假象,并向全世界表示“我有备选方案”,如果中方不愿谈判,那美方便自己定规矩。

特朗普还说,“大概在接下来的三到四周内,事情应该能全部搞定”这一方面是他的迷之自信,而另一方面又在变相的给中方设定“谈判窗口期”。

要知道,在特朗普还没上台以前,他便信誓旦旦的表示“如果自己当选,要在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结果上任三个月了,不仅冲突还在继续,而且特朗普还表示“若俄乌何谈没进展,美国就不管了”。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如今的美国在全世界面前早已没了信用,但特朗普却还大言不惭的表示“我是一个灵活的人”。

当信用在崩塌,所谓的承诺也不过是空头支票,所谓的协议还有多少可信度?而这也是中方值得注意的一点。

和谈也只是烟雾弹而已

其实,特朗普的此举更像是对国内市场以及盟友的一种“安抚”,因此特朗普的这段话其实就是一个“烟雾弹”也是一个“心理战”。

特朗普一边为了是迷惑其他准备对美国发起反制的国家,而另一边又在赌中国会不会率先让步。尽管美国政府释放出愿意谈判的意愿,但本质上还是保留了“美国至上”的那一套。

对此特朗普不惜一边在公开场合声称与“中国关系良好”,另一边却又指示团队不会主动与中国接触,这种虚伪行径,真是将美国的双标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特朗普所谓的“一个月内与中国达成协议”这种话也只能当做笑话听听就好,我国已经多次强调,美国若真的想走上谈判桌解决问题,就应该放弃极限施压那一套,停止威胁讹诈,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同中方谈话!

中华文明之所以有上下五千年,不是没有原因的,我国“和而不同”的哲学智慧与“柔弱胜刚强”的辩证思维,使中国在对抗中既保持底线又灵活应对,避免陷入西方“零和博弈”的短视陷阱!

而在这场中美关税战中,美方已意识到其“以战养债”策略难以为继,而中国依托上述多维优势掌握主动权!

参考资料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2025-04-17——特朗普称“球在中国一边” 中方:美应放弃极限施压那一套

信息来源:直新闻2025-04-18——特朗普:对中美达成协议有信心,“大概三到四周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