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上疯传的小麦青储现象——离成熟只有二十多天正处于灌浆期的小麦,被提前收割,用作牛羊的饲料,令人扼腕叹息。河北农业部也不得不发文:严禁割青毁粮,确保颗粒归仓。

但是站在农民的角度想一想,他们为什么将自己辛苦种植半年多的小麦,在还没有成熟期就割了呢?一切都是价格的因素,据短视频介绍,把小麦当青储来卖,一亩地可收获1500元。如果等到小麦彻底成熟的话,大约可收获1200元,因为一亩地小麦的平均产量在一千斤,纵观前几年小麦的最高收购价是1.2元/斤。这样一算下来,农民把小麦当青储也就是牛羊饲料来卖,是相当合算的。
但粮食收获事关国家安全,尤其是在俄乌冲突加剧,世界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粮食问题就更加重要。但仅仅是以行政手段来禁止农民卖青储的话,则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行为,完全不能解决问题。
换个角度来想,为什么有人去收购青储呢?普通牧草饲料的价格在400元/吨,但对于青储期的小麦来说,其一亩地的青储重量仅在一吨左右,以1500元的价格去收购,比普通喂养牛羊的成本贵了1100元。

问题是不是在于打着生态、绿色的口号,用小麦青储喂养出来的肉蛋奶可以卖到普通肉蛋奶十倍的价格,还供不应求呢?
所以说保证粮食安全不能只摁着农民不撒手,我国的白酒的产业一年要消耗粮食300亿斤,啤酒要消耗粮食1800亿斤,餐饮桌上每年的食物高达3500万吨,大城市里人们养的宠物更是要消耗无数粮食,所以说保障粮食安全、确保颗粒归仓需要全社会共同的行动,这次小麦青储事件,表明在三农问题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