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还能行吗?
看着比亚迪们呼啸而过,再瞅瞅自家那几款“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新能源,你是不是也想问一句:这次“两田一产”的新电车集体上市,到底是真刀真枪的猛攻,还是掩人耳目的最后挣扎?
说起日系车,那可是咱老百姓心里的一道光。
皮实耐用,省油保值,曾经是多少家庭的第一选择。
可现在呢?
一头扎进新能源的浪潮里,却感觉有点晕头转向。
要说日产聆风,那也算是合资品牌里第一个吃螃蟹的,结果呢?
在中国市场愣是没掀起啥浪花,落得个“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尴尬境地。
为啥?
说白了,技术没啥亮点,价格还死贵,搁谁也不乐意买啊!
本田也不甘示弱,e:NS1和e:NP1,名字挺洋气,可市场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
外观设计嘛,见仁见智,但内饰用料和续航里程,那可是被自主品牌按在地上摩擦。
你品,你细品,这能怪谁?
只能说,本田在电动化这条路上,有点水土不服。
既然正面刚那就玩点花样?
于是乎,“换壳”策略应运而生。
广汽丰田铂智3X,直接拿埃安V的壳子来用,长安马自达EZ-6,更是跟深蓝SL03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招“借鸡生蛋”,看似省时省力,但总让人觉得缺了点诚意。
你说你丰田,好歹也是个大厂,咋就不能拿出点自己的真东西呢?
也有人说,这叫“师夷长技以制夷”,先学会了人家的东西,再慢慢超越。
但问题是,你这“夷”都学了半天了,咋还没见你“制”出来呢?
马自达就比较有个性了,别人都玩纯电,它偏偏要死磕转子发动机。
你说这转子发动机,技术是好,但油耗高、维护难,那也是出了名的。
现在马自达又把转子发动机当增程器用,推出了MX-30 e-Skyactiv R-EV。
这到底是技术创新,还是固步自封?
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
再说说丰田,最近几年也是动作频频。
先是章男老社长卸任,换上了个更年轻的佐藤恒治。
这人事变动,摆明了就是要加速电动化转型。
可问题是,丰田内部的各种条条框框,各种利益纠葛,那也是出了名的复杂。
这转型之路,恐怕没那么容易啊!
合资品牌嘛,大家都懂,决策效率低,扯皮的事儿多。
你想想,这边要考虑日方的利益,那边要照顾中方的想法,稍微有点啥事儿,都得开会讨论半天。
等讨论出结果,黄花菜都凉了。
更要命的是,合资双方都得赚钱啊!
现在新能源汽车这么卷,动不动就降价促销,合资品牌想赚钱,那可真是难上加难。
你说你降价吧,利润没了;不降价吧,销量上不去。
这可真是左右为难,进退两难啊!
屋漏偏逢连夜雨,质量问题也来添乱。
广汽丰田bZ4X,上市没多久就因为悬架问题被召回,这可是狠狠地打了丰田的脸。
你说你丰田,以前靠的就是质量过硬,现在咋也开始出问题了呢?
这让消费者怎么相信你啊!
这边厢,铂智3X搞了个“爆单”的大新闻,说是订单超过了1.5万辆,可那边厢,实际销量却只有2490辆。
这到底是咋回事?
广汽丰田说是产能爬坡,但你信吗?
反正我是有点怀疑。
再看看日系车企在华投资的力度,那可是越来越大了。
丰田、本田、日产,一个个都跟不要钱似的,往中国市场砸钱。
这说明啥?
说明他们还是看好中国市场,还是想在这里分一杯羹。
但问题是,现在的中国新能源市场,早就不是几年前的样子了。
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一个个都跟开了挂似的,技术越来越先进,设计越来越时尚,服务越来越周到。
日系车想在这里站稳脚跟,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说白了,日系车现在面临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品牌信任和市场策略上的挑战。
消费者对你的期望值很高,如果你拿不出真正有诚意的产品,那就只能被市场淘汰。
那日系车还有机会吗?
当然有!
只要他们能够放下身段,虚心学习,认真改进,还是有可能扳回一局的。
但如果他们还是抱着老一套的思维,那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时代抛弃。
最后的这场日系新能源的“最终战”,到底会走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