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你家猫咪的祖先何时来中国?最新研究颠覆认知

清晨,毛茸茸的爪子轻拍枕边,这是许多养猫人熟悉的日常。可谁能想到,这些蜷缩在我们身边的小家伙,它们的祖先踏上华夏大地的时

清晨,毛茸茸的爪子轻拍枕边,这是许多养猫人熟悉的日常。可谁能想到,这些蜷缩在我们身边的小家伙,它们的祖先踏上华夏大地的时间,竟藏着一个颠覆认知的秘密。

最新考古研究发现,如今陪伴我们的家猫,竟是隋唐时期才沿着丝绸之路远道而来,而在此之前,守护古人粮仓的 “捕鼠官”,竟是如今身价金贵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 豹猫。

翻开古籍,《诗经》中 “有熊有罴,有猫有虎” 的记载,让不少人误以为家猫自古便与国人相伴。然而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这个认知却变得愈发模糊。

家猫究竟何时传入中国?本土猫科动物又在古人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直到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带着古基因组学的 “放大镜”,在古籍文献的 “故纸堆” 里抽丝剥茧,才慢慢揭开了这段尘封的历史。

在实验室里,研究人员仔细比对 14 个考古遗址出土的 22 份小型猫科动物骨骼样本,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延伸到明清。

结果令人惊讶:从 5400 年前的仰韶文化,到 1800 年前的东汉末年,古人饲养的 “家猫” 主力军,竟是豹猫。这些身形矫健的小家伙,凭借天生的捕猎本能,穿梭在古代粮仓与民居之间,像尽职尽责的 “保安”,守护着古人的粮食安全。马王堆汉墓漆器上,豹猫捕猎的生动纹饰;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铜臂甲上,豹猫扑咬公鸡的惊险画面,都在诉说着它们与古人长达 3500 多年的相伴岁月。

可为何东汉之后,豹猫突然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了呢?这背后的故事,藏着时代的变迁。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气候变化无常,农业生产遭受重创,而豹猫与人类的共生,恰恰依赖稳定的农耕环境。更重要的是,家禽饲养方式的变革,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记载,家鸡从散养改为笼养,野性未驯的豹猫却不懂 “规矩”,时常闯入鸡舍大开杀戒。原本的 “灭鼠功臣”,一下子成了 “鸡舍破坏王”。当更温顺、捕鼠能力又强的家猫传入,豹猫也就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那么,真正的家猫又是何时登场的呢?河南安阳唐代壁画墓中的家猫形象,与陕西统万城遗址唐代地层出土的古 DNA 证据,给出了答案 —— 距今约 1200 年前。这些家猫的祖先,来自近东或北非的非洲野猫,它们跨越沙漠与绿洲,沿着丝绸之路一路东行,开启了漫长的迁徙之旅。还有部分家猫的祖先,可能乘船漂洋过海,从南部和东部沿海登陆,为这场迁徙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想象一下,千年前的某个清晨,第一只非洲野猫踏上中国土地,它是否也好奇地打量着这片陌生的土地,不曾想,这里将成为它后代繁衍生息的家园。

从豹猫到家猫,这场跨越千年的 “交接棒” 传递,不仅是物种的更替,更是一部浓缩的人类社会发展史。如今,当我们抱着软乎乎的猫咪,听着它惬意的呼噜声,很难想象,它们的祖先曾经历过如此波澜壮阔的旅程。关于猫在中国的故事,或许还有更多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下一次,又会有怎样的新发现,再次颠覆我们的认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