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史上最贵一泡尿! 青岛啤酒“小便门”风波:撒尿与拍摄视频同罪?

近日,一段工人在青岛啤酒原料仓内撒尿的视频突然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这个不可思议的画面迅速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一旦这则消息曝

近日,一段工人在青岛啤酒原料仓内撒尿的视频突然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这个不可思议的画面迅速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一旦这则消息曝光,青岛啤酒的股价在开盘后迅速下跌了7.5%,市值缩水了83.07亿元,被一些媒体戏称为“有史以来最昂贵的尿液”。

不久之后,根据官方消息,已经将撒尿的人和拍摄视频的人控制住了。有报道称,尽管尚未经过官方验证,但撒尿的人实际上是在原料运输车上撒尿,而不是在原料仓内。尽管如此,舆论的热度已经形成,有关拍摄者的“控制”也引发了网民的广泛讨论。

一般来说,如果确认这位视频拍摄者是在散布虚假信息,那么对其采取“控制”并进行调查是合理的。然而,如果他所拍摄并上传的是真实情况,只是表述不够准确或严谨,那么对他进行“控制”确实需要审慎考虑,因为我们不能要求一名普通人以专业调查的角度,用精确准确的措辞来描述突发事件,尤其是当这种事件发生在他眼前,引发他的惊讶。对于“造谣传谣”和“事实”之间的模糊地带,确实需要仔细权衡,以免对言论自由和信息传播造成不必要的限制。

进一步来说,如果对视频的制作者的处罚仅仅因为其曝光导致制造商遭受了经济损失,以及对有关当局造成了不便,那么这种处理方式显然是不妥的。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处理方式只会适得其反。人们不仅会对制作者感到同情,还会将这种同情情感转向制造商和执法机构,导致他们处于更加被动的位置,甚至可能伤害社会大众对公平与法治的信任与信心。

肇事者必须是那位被拍到穿着工作服撒尿的个人,无论他将尿液撒在原料仓上还是运输车厢内,都是令人不悦的行为,他都应该为此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他已被警方控制并进行了调查,这是合理的。对于视频制作者,处理方式应该视情况而定,考虑到可能存在的三种情况,最终应由当地执法机构来决定他们是否违法,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认定。

对于这一事件的发展经过,确实出现了一些令人质疑的现象。当这段影片曝光后,有媒体立刻进行了采访,并声称这是外包工人所为,并开始对视频制作者的动机提出质疑。

尽管质疑视频制作者的动机是合理的,但有人可能感到奇怪的是,一开始媒体似乎更关注对影片拍摄者的质疑,而没有立即对撒尿肇事者的行为或厂家的管理漏洞产生更多兴趣。这种报道方式似乎不太符合通常的新闻逻辑。人们开始怀疑这是否受到了故意引导或厂家公关的因素影响,因此对报道的倾向性产生疑虑。事实上,网络上有很多评论表达了对这种报道方式的质疑。

对于正在进行的调查,将视频制作者与撒尿者一并「控制」也引发了公众的疑虑。一般来说,曝光企业存在安全生产漏洞的行为应该受到鼓励,但为何最终反而对视频制作者采取控制措施引发了质疑。人们关心这是否有足够的法律和事实依据,以及是否存在可能帮助厂家掩盖问题的动机。

总之,这些质疑都表明公众对事件的解释和处理方式持有不同意见,需要更多的信息和透明度来解决这些疑虑。

因此,对于这一事件的最终真相,有关部门应该超越地方利益,尽快提供一个可靠的调查结果。令人担忧的是,即使地方部门提供了一个完全基于事实的调查结论,只要影片拍摄者在这个结论中被涉及到,舆论可能难以完全接受。这是因为公众的心理倾向如此,地方上发生过太多类似事件,因此青岛啤酒需要抓住舆论的变化趋势。

不管怎样,这一事件揭示了青岛啤酒厂家存在安全生产漏洞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得到重视。没有人希望这一事件损害青岛啤酒的品牌和市场地位,人们都期望青岛啤酒能正视存在的问题,修复安全生产漏洞,同时也希望地方有关部门提供一个真实可信的调查结果。不应放过任何罪行,也不应因维护厂家形象而伤害无辜人,地方部门是否能够做到这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