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皮带哥,是怎么翻车的?

2021年7月,皮带哥还在某城楼上谈笑风生,结果不过俩月,坏消息就接踵而至。之后两年,恒大开始扭扭捏捏的自救行动,但见效

2021年7月,皮带哥还在某城楼上谈笑风生,结果不过俩月,坏消息就接踵而至。

之后两年,恒大开始扭扭捏捏的自救行动,但见效缓慢,中间还时不时穿插着皮带苦肉计的戏码。

2023年下半年开始,恒大先是公开了自己拖了两年的账本,两年巨亏8000亿,总负债2.4万亿,大有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随后停了理财产品的每月兑付,之后许老板又传和老婆技术性离婚分割财产,最后又于8月份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

一顿顿骚操作后,皮带哥终于在2023年中秋佳节把自己送了进去,与之一起的还有他的二儿子,以及多名核心高管。

暴雷后的剧本大家都看到了,但皮带的翻车过程却鲜有提及。其一生可以概括为:时也,运也,命也。

时也

1958年出生的皮带,自幼丧母被奶奶拉扯大,从小条件艰苦,在其忆往昔时没少提及自己年少时的艰辛。借着恢复高考,靠着助学金,他读完大学,因此皮带蹦出来那金句“恒大的一切都是上面给的,他和他的一切可以上交给。。”

虽说最后是交了一堆烂摊子。

当时皮带就读某钢铁学院,1982年毕业被分配到钢铁厂,没多久就混到车间主任,但晋升到这也几乎到头了,之后七八年一动不动。

1992年,某领导南巡后,皮带狠心砸了铁饭碗,南下谋生,进了家贸易公司做业务员,正式接触地产这个行业。在这行皮带展示了自己的“惊人天赋”,但因涨薪要求被拒,加之亲身体验到地产的巨大潜力,他选择出来单干。

运也

1997年成立恒大时,皮带已到不惑之年。当时房改已经拉开帷幕,将疾步迈入商品房时代,且正当经历亚洲金融危机,低价资产反倒给予了地产新生的机会。

皮带后来太敢借钱,也正是创业之初养成的习惯。当时很多房企都是白手起家,兜里没什么钱,玩得就是空手套白狼。

要盖房子,首先得要有地皮吧。然而两手空空,穷到第一步买地的钱都没有,那咋办?只能硬着头皮求个分期付款的机会。能分期付款了吧,但兜里首付款还是拿不出来,还得靠“借”。于是还没到手的地就先行拿去贷款付了首付。这时候有地了,但开工经费也无。这好办啊,先干活再给钱,画大饼说服施工队先垫资把项目启动了再说。等初步完工达到预售条件,就可低价卖出回笼资金。手里有启动资金后,接下来就是寻找下一个目标,滚动发展,如此往复。

当时皮带用这操作初战告捷,靠着600万的银行贷款完成了首期项目。在不断复制粘贴后,恒大三年晋级广州十强房企,2009年敲钟港股,2016年进入世界500强,2017年皮带登上首富宝座…

这一切离不开“预售制”的大背景。

1994年,内地开始施行新房预售,“期房”开始步入市场,房子没盖好就能卖,提前回笼的资金给了房企高周转的起跳点。

而在房贷加持下,未来交付的房子成了一种看涨期货。“买多”的前提是房价得一直涨,否则预期转变,价格有个风吹草动,扛着数倍杠杆下的玩家很有可能被强制“平仓”。

因此在这20年间,皮带不是没遇到过挫折。其中最大的两个坎一个在2008年,一个在2015年。

刚欲冲击国际化的恒大,就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撞了个满怀,不仅港股上市计划夭折,疯狂融资囤的地也到了付款期。

为度过难关,流传的版本是,许老板飞去香港,陪富商们打了三个月的牌,总算拿到了“牌友们”的注资和银团贷款。作为回报,2016年“牌友们”随李超人退出内地房地产市场时,皮带做了那个接盘方。

另外2014-2015年,因供大于求,大量新房库存积压,销售端回款放缓,恒大债务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这波倒不是拉来了白衣骑士,而是上面亲自下场救市。

先是连续六次降息,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下开启了棚改货币化安置,大量资金涌入后,多地房价迎来暴涨,轰轰烈烈来了波涨价去库存。

这波恒大不仅安全过关,规模还更上一层楼。

但也因这波脱缰的房价,2016年上面首次提出了“房住不炒”。

随后李超人等香港富商撤离,万达老王也开始打包甩卖资产,但沉浸于首富宝座的皮带,依旧还在制定雄伟蓝图。

越过层层高山后,要面临的却是更深的深渊。

命也

恒大裂隙初显,大概始于那封被辟谣的求救信。

2020年9月,网上流传出一份恒大的求助信,大概意思是如果其未能成功借壳回A上市,将导致资金链断裂,进而引发系统风险。信中措辞夸张,列举了涉及的金融机构及上下游企业、员工数量,大有“大而不能倒”姿态。

信中事件源于当初的“宝万之争”,2016年恒大把趁乱增持的万科股票,以亏本70亿的价格卖给某铁,换到了深深房的壳资源,开始谋求回A借壳上市,为此借了1300亿战投资金。但内地监管对房企上市一直是封杀状态,上市终究还是泡汤了。

花了人家的钱,对赌失败面临的就是巨额赔偿,但后来恒大这1300亿的战投资金却硬是通过债转股,把债主逼成股东,也正因此搞垮了苏宁。

尽管这笔钱不用还了,但当时高额负债的恒大其实已经骑虎难下,偏偏还遇上口罩,销量锐减,资金回笼本就受限,这时候又来个“量身定制”的致命一击--三条红线。

恒大三线全踩,属于重症。接着的“五档限贷”,更是限制银行对地产信贷融资。组合操作下,直接把恒大现金流控制的死死的。

当初多元化铺的摊子,原本作为冲上市的融资工具,在“理性市场”下也越来越不好使,并且由于经营不善,反而进一步拖累恒大本就不充裕的现金流。

最终流动性危机爆发,债务逼上门后,皮带压根没有太多的喘息机会。

皮带翻车后,有说是因摊子铺太大,收不住的;有说是没察觉环境变化,调整布局的;有说是经营管理有问题,好大喜功的…

若是个案,那可以归于个体的原因,但后来事实证明并非个例,行业的泡沫已经被戳破。因此皮带翻车既有个体的原因,也有更系统性的原因。

如果当初的求救信起作用?救与不救的问题,又回到当年的“雷曼难题”。

当初樱花房地产最疯狂的时候,喊出的口号是,“卖掉东京,能买下整个美国”!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里是“大佛聊互联网金融”,我们后面再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