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记载来看,跨越黄河的第一座桥是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时在今风陵渡黄河上架设的大浮桥。不过,从现代意义上的桥梁来看,跨越黄河的第一座永久性桥梁是京汉铁路郑州黄河铁路大桥。


1896年清政府批准兴建卢汉铁路,跨越黄河的铁路桥梁成为关键性工程。因开封一带黄河是地上悬河,经4年桥址勘察,最终选定在郑州荥泽广武山头——武陟詹店一线。1898年6月,《卢汉铁路比国借款续订详细合同》和《卢汉铁路行车合同》签订,由比利时主持铁路建设。1903年9月1日黄河上第一座铁桥动工建造,建设中面临黄河水患、地质复杂等难题,工程人员克服重重困难,采用了当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最终建成了长约3015米的铁路大桥。1906年4月1日,京汉铁路郑州黄河大桥通车。

该桥为单线铁路桥,全长3015米,有102孔,全部桥墩103台,各由8根管桩组成,在桁梁与钣梁之间为对渡墩,共两个,各由14根管桩组成,桥面为直线,平坡。

这座桥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黄河的钢结构铁路大桥,是中国在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永久性桥梁,堪称“中国铁路大桥之母”,对中国铁路交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束了黄河天险阻碍南北交通的历史,对中国铁路交通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促进了南北物资交流和人员往来,推动了沿线城市的发展。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大桥成为战略要地,多次遭到破坏。如日军侵华时为阻止中国军队进攻,对大桥进行了轰炸破坏,给中国的铁路运输和经济造成严重损失。随着经济发展,初代大桥已无法满足需求,2006年,郑州黄河公铁两用大桥开工建设,2010年建成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