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过年大鱼大肉吃太多?6种胃肠疾病,益生菌制剂,防病更治病

益生菌能够在肠道内稳定定殖,调节肠道菌群组成;益生菌通过发酵未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产生短链脂肪酸,为肠上皮细胞提供能量,进

益生菌能够在肠道内稳定定殖,调节肠道菌群组成;益生菌通过发酵未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产生短链脂肪酸,为肠上皮细胞提供能量,进而影响肠上皮屏障和调节天然免疫细胞及T细胞、B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从而影响多种疾病的治疗。本文仅对益生菌制剂在部分胃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以供临床参考。

1.功能性消化不良(FD)

F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器质性胃肠道疾病,患者具有餐后不适感、早饱、上腹部疼痛或灼热等临床症状,病程迁延,病情反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近年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是引起FD的发病机制之一。改变肠道菌群的种类及组成是缓解FD症状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临床治疗结果显示[1],益生菌联合多潘立酮可调节FD患者的胃肠激素水平和脑肠轴功能,改善胃动力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用多潘立酮治疗的对照组。

用药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支持治疗,口服多潘立酮片(10 mg/片)1片,3次/d;口服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200 mg/片)1片,3次/d,用温水溶散后服用。治疗7 d。

另有复方消化酶胶囊联合益生菌制剂[2-3]、益生菌联合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4]治疗儿童FD的临床研究,都取得了满意疗效。

2.溃疡性结肠炎(UC)

益生菌治疗UC的可能机制是:益生菌能有效抑制有害菌,促进正常菌群的平衡,改善患者肠道的微生物环境;肠道菌群可以产生抗菌活性物质,如有机酸、过氧化氢和细菌素等,恢复重建肠道生物屏障:益生菌可以通过减少免疫活性细胞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的数量来调节肠道免疫功能并减少肠道应激反应。

临床治疗结果显示[5],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UC患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有益患者早日康复,可以成为UC患者药物治疗的首选方案。

用药方法: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0.21 g/粒)2粒,3次/d;口服美沙拉嗪0.25~0.5 g,3次/d。连续治疗2个月。

一项纳入9篇文献458例患者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6],益生菌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活动期UC较安慰剂可显著提高缓解率,但并不能减少静止期UC的复发率。益生菌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安慰剂组相当,安全可用。

3.肠易激综合征(IBS)

IBS主要临床症状为腹部不适、大便习惯改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其确切病因尚不明,多认为与遗传因素、消化道菌群失调、精神、情绪、肠腔状况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对IBS患者单纯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治疗,患者肠道状况难以进行彻底地改善且容易复发。

临床治疗结果显示[7],相对于单纯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治疗,采用该药联合益生菌治疗效果更好,有效率明显提升,不良反应比较小,患者健康程度以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提升。但由于益生菌调理肠胃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因此疗程需要6周以上。

用药方法: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200 mg,3次/d;口服益生菌粉制剂2 g/d。连续治疗12周。

另有多项研究均表明[8],益生菌可以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组的结构和炎性反应来缓解IBS的临床症状,但不同菌株益生菌以及同一菌株益生菌的不同剂量的疗效各有不同。不同亚型的IBS也有不同的致病机制。因此,针对IBS,益生菌的选择和使用剂量仍然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只有选择适当种类的益生菌以及服用正确的剂量,才会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4.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指伴随着抗生素的使用而发生的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可见于应用抗生素3 d后,多数表现为应用抗生素过程中出现腹泻症状,也有少部分患者在停用抗生素两周后出现腹泻症状。

该病治疗临床多采用补液、止泻、保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而此病主要是因为肠道菌群紊乱所导致,故能够利用益生菌制剂来恢复肠道正常菌群而达到治疗目的。

临床治疗结果显示[9],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佳,能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患儿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但合理使用抗生素仍是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重要举措。

用药方法:患儿在常规治疗(包括补液,停用或调整抗生素,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服用蒙脱石散等)的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0.5 g/片)治疗。1岁以下1片,2次/d;1~6岁1片,3次/d;需和蒙脱石散间隔2 h,婴幼儿可将片剂溶于50℃以下温水或牛奶中服用。疗程1周。

另有研究表明[10],非肠道疾病感染患者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联合益生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结果菌群失调发生率低于不用益生菌对照组,菌群失调程度也小于对照组,显示益生菌对预防抗生素菌群失调有效。

5.血液透析患者的慢性便秘(CC)

血液透析患者的CC与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衡可引起肠道蠕动功能下降,进而出现CC。CC诱导的多类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与生活,重者可致死[11]。益生菌可作为改善便秘的治疗方案。

临床治疗结果显示[12],益生菌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的CC能增加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含量,降低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含量;能改善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状况;能降低尿素氮(BUN)水平,但对肾功能指标改善无统计学意义。

用药方法:患者在临床常规基础治疗下,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210 mg/粒 ,每粒含活性益生菌数≥1.0×107 CFU,含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4粒,2次/d,饭后半小时温水口服。用药1个月评定疗效。

6.老年胃溃疡

目前认为胃溃疡的发病多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但近年传统的三联方案疗效在下降,即使以四联方案进行治疗,疗效依然难以完全令人满意,尤其是老年人群。益生菌能有效降低HP在胃内的繁殖,且在胃肠道黏膜形成保护膜,有利病变康复。

临床治疗结果显示[13],益生菌联合抗HP感染方案治疗老年胃溃疡疗效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消化性溃疡症状,促进HP根除率提升,有益于调节肠道功能和肠道菌落环境,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且不良反应风险低,安全性高,显著优于单用四联方案的对照组。

用药方法:患者在四联方案(口服阿莫西林1. 0 g,2次/ d;口服克拉霉素0. 5 g,2次/ d;口服奥美拉唑20 mg,2次/ d;口服枸橼酸铋钾0. 3 g,1次/ d)治疗基础上,口服益生菌粉制剂1. 5 g,2次/d,38℃以下水温冲服。治疗14 d后评价疗效。

来源:全科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