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乳腺癌的抗争中,内分泌治疗像是一位默默守护的卫士,为预防乳腺癌的复发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内分泌治疗也是一把双刃剑。
内分泌治疗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可能给身体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比如说,对骨质的影响,可能会让骨头变得脆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稍不注意摔倒就可能导致骨折。还有心血管系统,可能会引发高血脂,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还有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增厚等问题,也不容忽视病。
内分泌治疗可能会打乱子宫内膜正常的生长和脱落规律。有些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子宫内膜可能会过度增生,变得太厚,容易出现异常的细胞生长,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


了解风险,科学应对

内分泌治疗导致的子宫内膜病变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是常见的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还有让人闻之色变的子宫内膜癌。一听到癌这个字,大家可能心里咯噔一下,先别慌,一个一个来了解。
他莫昔芬,它虽然有可能引起子宫内膜相关的病变,子宫内膜息肉在使用它的患者中比较常见,但是,它导致子宫内膜癌的几率其实并没有那么高。有研究表明,使用他莫昔芬10年的乳腺癌患者,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为3%。
托瑞米芬,有些使用这种药物的病人可能会出现子宫内膜增厚、阴道流血的现象,不过,它引起子宫内膜病变的几率比他莫昔芬还要低一些。
阿那曲唑、来曲唑和依西美坦等芳香化酶抑制剂,它们导致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率更低。对于绝经后的患者来说,长期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类药物还能够减轻他莫昔芬相关的子宫内膜增厚。
总的来说,在这些内分泌药物中,他莫昔芬导致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率相对是最高的。所以,正在服用他莫昔芬的患者要注意,定期去做密切的监测,比如通过 B 超检查看看子宫内膜的情况。
注意,大家可别因为担心子宫内膜病变的风险就随意停用他莫昔芬。为什么呢?因为他莫昔芬在治疗疾病方面带来的生存获益是远远超过它可能引发子宫内膜病变的风险的,权衡利弊,不能因小失大。


严密监测、以防万一

超声检查,无创、方便,还能重复操作,不过呢,它也有一点点小不足,就是准确度可能不是百分百。对于还没绝经的姐妹,最好在月经结束后的2-7天去做这个检查,若已绝经,啥时候去都行,没有特别的要求。
要是想得到更准确的结果,那就得靠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金标准”。而且现在的宫腔镜技术越来越先进,变得更微创,对身体的损伤也更小。
在内分泌治疗期间,若是您没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那先留好一开始的数据,方便以后定期观察对比。一般来说,每3-12个月做一次妇科彩超复查就可以。
但是,如果在治疗的时候,您发现自己有了不正常的妇科症状,比如阴道流血,或者分泌物突然增多了,别耽搁,赶紧去复查彩超,必要的时候还得做宫腔镜检查。
针对使用特定药物的一些建议。如果您正在用他莫昔芬,要是子宫内膜厚度超过了8毫米,建议您做子宫内膜活检。而使用托瑞米芬、来曲唑、阿那曲唑或者依西美坦的朋友,如果子宫内膜厚度大于4毫米,也可能需要做子宫内膜活检。


干预标准,守护健康

子宫内膜息肉,好像子宫里长了个小肉球,一旦发现,建议把它切除掉。因为它可能会导致月经不规律、出血过多等问题,而且还有恶变的风险。所以,早发现、早切除是关键。
子宫内膜增生不伴不典型增生
对于绝经前的女性,一般会推荐联合使用卵巢功能抑制剂和芳香化酶抑制剂进行治疗。而绝经后的女性呢,可能会考虑更换为他莫昔芬或者托瑞米芬。
对于绝经后的患者,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的指征会适当放宽。注意,孕激素、曼月乐、避孕药以及子宫内膜消融术,一般不建议使用。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这个情况相对要严重一些,腹腔镜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是标准的治疗方式。这就像是给子宫来一次彻底的大扫除,以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
子宫内膜癌,一般不推荐保留生育功能或者卵巢,并且建议进行 BRCA1/2 和林奇综合征基因突变检测。治疗的原则和普通的子宫内膜癌是一样的,医生会根据具体的病情制定综合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总之,对于子宫内膜病变,关键是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女性朋友们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比如月经的情况,如果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量过多或者不规则出血等异常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也是非常重要,帮助我们及早发现潜在的问题。
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能让大家对子宫内膜病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关爱自己,守护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
2.乳腺癌内分泌辅助治疗相关子宫内膜病变管理指南(202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