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李嘉诚准备将自己在全球范围内所拥有的43个港口,包括在巴拿马地区的两个重要港口,以十分低廉,如同批发价般(228亿美元),全部售卖给美国企业。
差不多一周时间过后,这件事情开始被媒体所广泛报道,并引来了国内各界人士的热议和不满。

一、三天三次批评劝诫
从3月13日开始,在接下来的短短三天时间内,官方及媒体对李嘉诚做了三次批评及劝诫。
3月13日,港澳办便针对此事明确表态称,企业在面对大是大非时需要三思而后行。
港澳办的发言总体还是比较温和的,没有指名道姓地批评李嘉诚,只是婉转地希望李嘉诚能够明白,这不仅仅是一笔商业交易,其背后还蕴含着大量的交易政治风险和对国家利益的潜在伤害。
然而,到了3月15日的时候,《大公报》也针对此事,发表了一篇时评,其中措词就严厉许多,直接点名道姓地进行一番痛批,质问其为什么要如此轻易地将,这么多的重要港口,转让给对中国怀有明显敌意的美国?

同一天,港澳办转载了《大公报》的这一篇犀利文章,并对李嘉诚进行了第三次劝诫。
短短三天时间,官方及媒体便对李嘉诚进行了三次批评,这样的阵仗着实罕见。同时,也可以看得出来,李嘉诚的这一商业行为,确实背后蕴含着很多对中国的不利因素在。
而面对这前后三次批评劝诫,李嘉诚却全程一言不发,沉默以对。这种沉默将被外界普遍视为,李嘉诚心中有愧,不敢直面祖国和人民的责问,同时也将错过官方给予他的改正机会。

二、官方开始行动
3月18日,香港特首在面对媒体采访时,明确表态反对外国势力,对香港企业进行胁迫施压,要为香港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同时,香港企业的任何交易,都要符合法律和规则的要求。一旦有任何违法的地方,港府都会依法进行处理。
而在此之前的3月14日至15日这两天时间里,中方代表团前去巴拿马访问,同巴方高层进行了会面,并获得了巴方的重要承诺。
这个重要承诺未必就是,让李嘉诚停止卖掉在巴拿马的港口。也可能只是卖完之后,如何尽可能地降低中方损失的处理方法。

毕竟巴拿马距离美国太近了,同时距离我国又太远了,我国就算要介入的话,也会面临鞭长莫及的困境。
不过,国家或许管不了巴拿马,未必就管不了李嘉诚,即便在李嘉诚全家是加拿大籍的情况下,依旧可以对李嘉诚的此次商业行为做出一定的惩戒。
一方面李嘉诚近些年虽然变现了不少国外资产,但在香港和内地还是留有很多资产的。
另一方面香港的《国安法》管的范围是挺大的,香港企业即便在国外进行交易,只要存在危害香港地区或者国家安全的行为,香港特区政府照样可以依据此法来插手。
不管怎样,李嘉诚如果还是执意不就此事作出回复,给中国人民一个交代的话,到时候他恐怕会追悔莫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