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中美关税大战: 最大成果不是中国胜了, 而是美国再无手段控制中国

即使中国在此次的关税贸易中没有打一个大胜仗,至少美国再无手段控制中国了。当特朗普宣布将中国进口商品关税提高至245%的瞬

即使中国在此次的关税贸易中没有打一个大胜仗,至少美国再无手段控制中国了。

当特朗普宣布将中国进口商品关税提高至245%的瞬间,我方已知——这是美国对华经济战的最后底牌。持续七年之久的关税战至此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美国的制裁武器库已然见底。

那么,美国这几年都做了什么,谁是这场战争中的赢家?

一、中美关税战的七年烽火

全世界都见证了中美关税战争的来龙去脉。

这场世纪博弈始于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依据“301调查”对中国商品挥出第一刀。很快,340亿美元商品、25%的关税如同导火索,点燃了后续七年双方数十轮的攻击与防守。

第一次转折发生在2020年1月15日,那时候还是经济战争的第一阶段。我方在“停战”协议签署时,美方以为握住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也以为中国自此后继无力,但是,中国原油期货很快横空出世、半导体产业链的重构已为我方之后的翻盘局面埋下伏笔。

真正的大规模战斗出现在2025年4月。

4月2日,美国全部对全球加征关税,各国税率从10%到49%,中国“领到”的税率是34%。中国对此选择报复和硬刚——对美加征关税34%,并管制紧要物资和资源的出口。

4月7日,特朗普对中国发出最后通牒,如果中国再不求饶,再加征关税50%,所有谈判窗口关闭。见中国没动静,之后的几天时间,特朗普政府将关税推高至145%。对此,中方选择不予理会。

从步步紧逼到数字游戏,特朗普的关税战略窘境暴露了出来。豁免清单中1000亿美元商品的自打耳光式操作,证明美国企业根本离不开中国供应链。

苹果、英特尔等巨头迫使白宫在加税次日就为智能手机、GPU等关键部件开绿灯。这种“左手举刀、右手止血”的荒诞,就这样尴尬地呈现了出来。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中国态度转变。

4月11日我方宣布125%对等税率时,商务部特别强调“后续不再回应美方加码”。4月15日,我方民众评论:特朗普对中国部分商品加征关税245%了,为什么不直接250%?

4月18日,特朗普突然表示“一个月内我们就会和中国达成协议”,我国民众的态度依然是:打,我们就奉陪到底。

二、中国重构博弈规则

曾几何时,中国被卡脖子最多的国家就是美国。在新中国崛起的过程中,紧要的科学家、芯片技术以及航天科技都被美国制造的“小院高墙”推到外面。为了追上世界发展的列车,中国不得不大力投资教育和科技,可此过程中,仍然有华为技术被污蔑、中兴科技被打压等事件发生。

在长时间与美国的不断竞争中,中国在困境中挺起腰杆。国内科技企业突飞猛进,民营企业异军突起,AI技术、无人机制造、航空器发展迅速且超前,于是在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大战中,特朗普政府的态度变了又变,直至主动要“和中国达成协议”。

美国商会2025年3月的报告揭开了残酷真相:维持当前关税将导致美国GDP损失2.3%,85万人失业。深圳某电子厂通过“零件拆解报关”把关税成本压缩47%,义乌小商品城借助中欧班列将对美依赖度从32%降至11%。

三、美国霸权的逐渐坍塌

一直以来,美国妄图通过关税战控制中国,从经济、科技等多方面遏制中国发展,可如今却发现自己竹篮打水一场空。

尤其是当关税战演变成“比谁更抗揍”的耐力赛,美国经济体系的脆弱性暴露无遗。在经济上,美国的关税政策使得美国企业进口中国商品成本大幅提高,许多企业不得不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导致美国国内通货膨胀加剧。

在科技领域,美国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限制向中国出口高端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但中国凭借自身努力和创新,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华为实现 5G 基站 “去美国化”,带动长江存储、中芯国际等企业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链,国内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大幅提升,也不再单纯指望芯片从他国进口。

当历史学家回望2025年春天,或许会将其标记为“后美元霸权元年”。中国用125%的关税税率,不仅封住了美国的制裁枪口,更打开了世界格局转变的大门。

这场战役没有胜者,但有一个输家格外醒目——那个曾经用SWIFT系统就能让全球经济颤抖的超级大国,如今连关税武器都哑火了。网友对此总结:中国没有大获全胜,美国也不可能全面控制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