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讲,独生子女的特殊生活环境,在家庭中占有的特殊位置,以己为中心的“心理习惯态势”。这使他们在物质上有求必应、心想事成。平时只要孩子高兴、只要孩子需要,家长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满足。但孩子走出家门、走向校园、走向社会,每天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上学的路上,校园里,买东西的商店,不同位置不同生活态度的人有不同的处事哲学。
而孩子会经常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遇到麻烦事儿怎么解决。思想上有了烦恼,生活上有了困难,想找个地方倾诉一下:想和老师交流想法,又没有这个勇气;想和同学交谈,又怕同学不理解;想和同学交朋友,又不知从何说起;想和同学比吃穿,又不知父母的态度;
想外出游玩,又不知父母是否同意;考试没考好,想和父母说,又不知结局是什么。
很多很多的想法想找人诉说,回家看到父母,还没开口,母亲就开始讲:“这个同事的孩子怎么怎么有出息,考上了北京四中、北大附中,那个朋友的孩子怎么怎么出了国,挣了大钱....”
在家长的唠叨和牢骚中,孩子回家说话越来越少;孩子与父母的隔阂越来越大....。而我们作为家长还蒙在鼓里呢。看到孩子每天回家就躲进自己的小屋去读书学习,以为孩子听话,不用太管他。
今天,我找来一个学生,告诉他,昔日的成绩是用汗水换来的,为了明日的前途更要加倍地努力。目前成缋差一点,只要找到问题是什么,只要时间安排合理,方法得当,晚上休息好,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就一定会进步,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大学梦。经过我的劝导,他父母亲的关心,100天后,这个学生如愿以偿考上了自己向往的大学,考上了理想的专业。
其实,发生在学生身上的荒谬故事,是可以理解的。学习任务繁重、考试紧张、时间不够用,又没有人理解这种处境。想法无处诉,苦恼无处言。于是就恶作剧地、庸俗地欢乐自己。粗心的父亲每天忙于工作,早出晚归。难得对儿子说上几句温暖的话。不了解孩子的忧愁,更不能帮助儿子解脱心中的烦恼。
但母亲每天只照顾他的生活,也没有注意观察儿子高三以来的变化,更没有注意观察儿子在学习退步后的情绪变化。而多亏这位粗心、繁忙的父亲,及时发现了儿子荒谬的日记,及时告诉了学校老师,及时在日常生活中多尽了一份父爱。用慈祥的目光,亲切的话语,业余时间的陪伴,及时正确有效地引导孩子走出了误区。
试想一下,如果这位父亲每天仍然只忙于工作,没有发现孩子这庸俗的梦游,孩子胡思乱想无人知,不能自拔苦徘徊,成绩上不去,品行走弯路,孩子的前途,家庭的天伦,不知在何方.....家长平时工作再忙,也要注意观察孩子每一时期的学习、生活、思想变化。也要注意观察孩子平时的小节变化和情绪波动,及时帮助孩子解开思想疙瘩。捅开窗户纸,外边就是蓝天。拨开心中的乌云,孩子就会在太阳的照耀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