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至2025年,央媒连续重拳整治娱乐圈乱象,那英、尚雯婕、周冬雨三位明星因严重失德行为被公开点名,引发社会对艺人职业伦理的深刻反思。这场整治不仅是行业纠偏,更是对畸形粉丝经济与资本操控的釜底抽薪。

一、那英:从“乐坛大姐大”到“巨婴式”失态
作为华语乐坛标志性人物,那英近年却因多次“巨婴式”行为引发众怒。在《中国好声音》录制现场,她因空调故障当众辱骂助理,甚至威胁罢工,最终靠工作人员扇风“续命”完成节目录制。更早的机场事件中,她一脚踹倒粉丝后扬长而去,将明星特权演绎到极致。这些行为暴露出行业对资深艺人的过度纵容——即便多次触犯道德底线,仍能凭借资历维持曝光度。央媒的点名批评,撕开了“尊老”文化背后的职业伦理溃败。

二、尚雯婕:资本傀儡与行业吸血鬼的双重面孔
尚雯婕的争议远超艺人范畴。作为经纪人,她被曝通过阴阳合同压榨旗下艺人,首年抽成高达10%,次年飙升至20%,违约金条款更如“卖身契”般束缚新人。更荒诞的是,她曾试图将19岁女艺人“献给”高层,将潜规则包装成“资源置换”。这种资本裹挟下的行业生态,导致无数新人沦为“数字劳工”,而尚雯婕们则成为食利链条上的寄生者。

三、周冬雨:从“谋女郎”到“团队终结者”
电影《少年的你》中,周冬雨因剧情需要剃光头,却突然要求全剧组陪剃,导致准新娘工作人员被迫剪发,事后更以“增进团队感情”美化行为。这种将个人情绪凌驾于集体之上的做派,暴露出流量明星的职业素养缺失。更讽刺的是,她此前在综艺中因“找不到同一颗苹果”罢演,被张颂文斥责“不尊重行业基本规则”。当“敬业”成为稀缺品质,周冬雨的失德行为恰是行业急功近利结出的恶果。
四、行业生态的深层危机
央媒的整治行动撕开了娱乐圈的华丽外衣:
资本操控:吴亦凡天价片酬(单日208万元)与阴阳合同,暴露出资本对流量的畸形追逐;
粉丝异化:曾轶可辱骂安检员后煽动网暴,张哲瀚参拜靖国神社仍获粉丝洗白,折射出极端饭圈文化的道德失序;
监管滞后:广电总局2025年新规明确“德位匹配”,但此前类似吴谨言刁难央视、李梦“全网找苹果”等事件频发,凸显规则执行之难。
结语:让“清朗”成为行业底色
从吴亦凡到那英,央媒的每一次重拳都在重塑行业价值观。当蔡徐坤因“绝望的文盲”被点名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失败,更是整个行业从“流量至上”到“德艺双馨”的必经阵痛。正如央视网所言:“艺人是被流量选中,更该被时代记住。”唯有建立严格的准入与退出机制,让失德者付出代价,才能让华语娱乐圈真正成为传递正能量的精神家园。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