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深一度# 2024第N种回顾方式

在辽宁省的抚顺市,有一个深度堪比140层摩天大楼的大坑,面积也是大得惊人,一口气能够装下好几个公园。
如果站在这坑的边上往下看,总是会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这个大坑曾经埋藏着数不尽的黑色宝藏---煤炭,同时它也见证了我国的兴衰与发展,在我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当中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其实就是抚顺西露天矿,这是中国第一露天煤矿,曾经有55米厚的煤层,前前后后开采了118年,如今变成什么样了呢?

实际上早在1690年的时候,人们就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也知道底下埋藏着大量的煤炭。
只不过当时的皇帝觉得这里是龙兴之地,根本不让挖,甚至还派了专人看守,就这样持续了将近200年的时间。
后来发生了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要打仗,又要赔钱,手里实在没钱了,目光便盯向了这片被保护了将近200年的土地,它的命运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被彻底改写了。

1901年抚顺一名叫做王成尧的官员和俄国的一个商人合伙开了公司,叫做华兴利公司。
他们投入了差不多10万两白银,引进了先进的挖煤机器,甚至还修建了铁路,就是想要把这里面的煤矿开采出来,多卖点钱。
然而仅仅过了两年的时间,钱没有挣到多少,整个煤矿却被俄国人给霸占了。

1905年日本人也来到了这片土地上,并且从俄国人的手里把煤矿抢了过来。
他们比俄国人要狠的多,特意从日本运来了更加大型的挖煤机器,没日没夜拼命的挖煤,一干就是40年。
这里面挖出来的都是优质的煤炭,据说日本挖走了8000多万吨,直接把这个煤矿当成了他们的提款机。

1931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日本人竟然拿着这里的煤和我国开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甚至逼迫中国的矿工累死累活的挖煤,不停的压榨。
在日本人的疯狂蹂躏之下,这片土地伤痕累累,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它才算是真正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由于煤矿被毁损的有些严重,政府便投入了20多亿元的资金进行修复,还购入了先进的挖煤机器,这座老矿山终于又一次重现了生机。
在那一段时间里,这片土地简直就是科技创新和工业发展的圣地。
不仅第一吨油母页岩原油在此问世,标志着一项划时代的能源突破,而且首台国产的挖掘机也是在这里诞生的,开启了我国重型机械制造业的新篇章。

也正是因为这一重要煤矿的存在,使得抚顺迅速崛起,跻身成为全国十大重工业城市之列,书写了一段令人瞩目的辉煌历史。
经历了十几年的开采,抚顺的经济实力持续提升,1954年直接升级为省级行政区。
那个时候的西露天煤矿俨然已经成为工业界里的网红,是十分有名的存在,一次又一次的创造纪录。
1962年这个煤矿一年内竟然产出了1830万吨的煤炭,对于这样优异的成绩,其他煤矿都难望其项背。

抚顺西露天煤矿高产的优质煤炭,就像是那源源不断的黑色洪流,奔腾不息的涌向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它们虽然默默无闻,却始终坚韧不拔,为新中国重工业建设的初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这里丰富的煤炭资源,新中国重工业的迅速崛起与蓬勃发展,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实现,无疑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正是这些宝贵的黑色宝藏成就了传奇般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辉煌。
这座煤矿的煤层厚度多达55米,大约有100亿吨的煤炭储量,所以在当时的人看来,这样的资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然而大自然的法则是不能违背的,由于过度的开采,这座煤矿早已经没了原本的模样,到处都是数不清的巨大空洞,每一处都像是被无数虫子啃噬过的木头,稍不注意就会崩塌。

最让人感到难过的是,因为煤矿的开采,周围的土地跟着遭了殃。
原本这里有220万平方米的优质土地,可后来这些土地的养分被一点点的榨干了,种植的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原本郁郁葱葱的农田消失不见,甚至连杂草都看不到。
放眼望去,一片荒芜的景象,不知道的还以为到了无人区。

空气质量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过度开采煤炭产生了大量的粉尘,导致空气内的粉尘含量一路飙升,比国家制定的标准高出了5~10倍。
煤炭的粉尘对于呼吸系统的伤害是相当大的,如果长期吸入,很有可能会引起各种严重的肺病。
当地居民长时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势必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更为可怕的是,这里的地下水也几乎枯竭了,地面就像是打地鼠一样,时不时的就会塌陷。

除了地面塌陷之外,泥石流也是接二连三的上演,很多居民的房屋都被毁损,人们的日子苦不堪言。
原本是人人自豪的煤都,可现在变成了地质灾害的高发区,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也只能是被迫离开,去寻找更适合的生活环境。
整个矿区就好像是被人下了魔咒,原本热闹非凡的大街,后来变的空空荡荡,几乎看不到人影。

有一些在这里奋斗了一辈子的矿工,每天都被呼吸系统疾病折磨,日子苦不堪言。
人们不禁感叹:这根本不是煤矿重地,而是活脱脱的人间炼狱。
当初开采时觉得资源这么多,无论如何也用不完,却没想到后果会这么严重。
这就像是大自然给了人类一张信用卡,人类觉得是无限额度,可是在用了之后才发现,原来这张信用卡是有额度的,如果过度透支,那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个曾经作为抚顺市经济支柱的大煤矿在出现了生态问题以及资源枯竭的情况之后,抚顺市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影响。
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失业,城市人口更是在逐渐减少,这让抚顺市的发展承受了巨大的负担。
眼看着传统产业已经没了希望,当地政府只能是想办法进行转型,可随着资源的枯竭,转型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2019年矿区正式关闭,同时抚顺市政府作出了一项重大的决策,启动该矿区的生态修复工作,主要是想通过回填煤矿坑洞的方式来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当地政府和多家科研机构携手合作,积极探索和尝试了多种创新的生态修复方法。
在多方的努力之下,矿坑周边出现了很多的植物园、草场以及生态公园。

最终目标是将其建设成一个集美景和地质奇观于一体的生态地质公园,以此吸引游客前来游览,体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人类智慧结晶之间的完美融合。
如果这个目标能够实现,不仅能够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只是这个过程并没有想象当中那么容易,首先要做的就是植被的恢复。

抚顺市政府花费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与种植树木,目前已经栽种了390多万株。
而且这些树木的种类较多,不仅有乔木和灌木,也有草本植物。
通过这样的方式,成功构建出了多样化的植物群落,让周围的生物有了栖息场所,对于改善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是有帮助的。
当然光是植树还不够,还得想办法填起这个大坑。

有专家提出可以在这里建造人工湖,也就是说在矿坑内填充水源,通过水的自然作用形成人工湖泊,再利用人工湖泊去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
这个方案不错,只是实施的过程有许多的挑战要面对,比如说水质管理、污染治理、成本维护等。
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这个方案会成功。

目前这个矿区的生态修复就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甚至还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生态修复工程之一。
在政府和各方的努力之下,如今的西露天矿已经变换了模样,原本那些一直裸露在外的排土场都被绿色的树木给覆盖住。
更为重要的是,原来矿区周边没有植被的地方,现在都变成了绿意盎然的生态公园,生态环境也比之前好了很多,空气中的粉尘明显减少,人们又可以自由的呼吸了。

在如今这个社会,能源改革是大势所趋。
对于抚顺市来说,曾经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现在只能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度过转型的阵痛期。
相信在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努力之下,抚顺市能够成功开创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太空记2022-01-11《开采了118年,煤层厚达55米,中国第一露天煤矿,现在怎么样了?》
答案在这儿2022-08-19《我国第一露天煤矿,煤层厚达55米,开采118年后变成了什么样子?》
辰龙观察2022-02-07《中国第一露天煤矿,煤层厚达55米,开采了118年,如今啥样?》
点击#头条深一度#,就可以看到榜单,阅读更多深度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