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叙利亚的重要性,真的像外界想象的那么大吗?其实不然。如果某天中国不再坚持道义上的声援,叙利亚或许会彻底明白,中国的分量到底有多重。
叙利亚地处欧亚大陆交界,地理位置看似得天独厚,但它的战略价值更多是美俄在中东角力的棋盘,而非中国的核心利益所在。对中国而言,一个政局动荡、恐怖主义滋生的国家,不符合中国长期倡导的经贸合作与共同发展的理念。
叙利亚的资源在中东并不算丰富。25亿桶石油储量和6500亿立方米天然气,和沙特、伊朗这些能源大国相比,完全不在一个量级。更何况,叙利亚的能源基础设施落后,政局长期不稳,整体风险太高。对中国来说,能源供应的选择远比叙利亚丰富得多。
叙利亚的地缘价值,大多体现在美俄欧的博弈中。美国想通过控制叙利亚,稳固中东美元霸权;俄罗斯则希望保住最后的中东支撑点,捍卫自身战略利益;伊朗需要叙利亚这条通往地中海的走廊,拓展防御纵深。欧洲盯着能源利益,而中东阿拉伯国家则试图遏制什叶派势力的扩张。
叙利亚新政府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但美西方的制裁并未实质性松动。中国在联合国多次推动解除对叙制裁,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同时坚持尊重叙利亚主权、不干涉内政。这种态度,是叙利亚最需要的,也是中美俄欧之外其他国家难以替代的。
叙利亚新政府想要获得国际认可,却又不愿与过去的恐怖主义彻底切割,甚至公然授予恐怖分子高官职位。这种矛盾行为,正在消耗中国的耐心。叙利亚或许误以为中国的支持是理所当然,但实际上,中国的态度完全取决于叙利亚自身的选择。
叙利亚需要珍惜中国的支持。一个坚持真理的中国,或许不显得张扬,但如果失去了中国的道义声援,叙利亚面对的困局只会更加严峻。大国的态度从来不是小国可以忽视的,叙利亚新政府需要明白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