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治疗,副作用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但有的时候,一些「奇葩」的副作用,反而预示着更优异的疗效?
这样「奇葩」的副作用案例,登上了全球顶级期刊《JAMA》中:研究团队发现,免疫治疗药物PD-1抑制剂会出现导致患者「白发转黑」的副作用。


光从照片上来看,很难把「白发转黑」当做一种副作用来看待,两位患者都显得更加年轻了。
不仅如此,研究者们还发现:
这批出现「白发转黑」副作用的患者,在使用PD-1抑制剂后,普遍都存在更好的疗效——14位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中,13位患者出现了几乎全部「白发转黑」的情况,另1位患者出现了部分「白发转黑」。在他们中间,8位患者实现了疾病缓解,5位患者疾病稳定,只有1位病友出现了疾病进展。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达57.1%,疾病控制率92.8%。
类似的病例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如果免疫疗法让我们的免疫系统过度活跃,出现了免疫治疗相关的副作用,会不会意味着副作用越大,免疫治疗疗效越好呢?
近期,我们终于得到了权威的解答:顶尖期刊《The Lancet Oncology》中,来自哈佛麻省总医院的研究者进行了一场「史上最大规模」的分析研究:对2.7万接受过PD-1抑制剂治疗的癌症患者开展了分析,重点关注免疫治疗的副作用,与疗效之间是否真的存在关联。

先给大家说明最终的结论:
确实有部分免疫治疗的副作用,与PD-1抑制剂的疗效紧密相关!这些副作用的类型值得患者们重点关注,方便大家预判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
回到这个临床研究的具体信息,研究团队们为了保证足够的准确性,进行了两个步骤:
选择了两个不同的癌症数据库进行病例分析;
在两个数据库中,共选取了8704例患者(A组)和18162例患者(B组)开展临床分析。

首先,副作用的发生概率一定是我们首要关注的目标。在我们刚刚提到两个不同的组别中,出现副作用的概率分别为37.7%与30.5%。
经过PD-1抑制剂治疗,发生副作用的比例大概集中在30%-40%之间,这与PD-1抑制剂既往的临床研究数据基本吻合,也提示我们:免疫治疗并非大家认知中那样「毫无副作用」的,实际上免疫治疗也有副作用,且发生概率还不低。
其次,这些副作用主要集中在内分泌和皮肤两个相关的板块。在两个队列中,分别共有1196位患者(36%)及2069位患者(37%)出现内分泌相关的副作用,787位患者(24%)及1399位患者(25%)出现了皮肤相关的副作用。
副作用发生规律针对免疫治疗副作用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后,研究者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点:他们发现,在免疫治疗过程中,患者们患上的是什么类型的癌症,该器官出现免疫治疗副作用的风险就越高。
举个例子:当一位肺癌患者使用PD-1抑制剂治疗时,出现免疫间质性肺炎的概率就会相应提升,一位肝癌患者进行PD-1抑制剂治疗时,免疫性肝炎的风险就会上升……
唯一例外的就是恶性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堪称所有癌症中的「流氓」。除了皮肤部位的副作用外,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过程中,全身多个器官出现副作用的风险都会大幅上升。
PD-1抑制剂的治疗与副作用不仅在器官间存在对应关系,还有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免疫治疗副作用往往有「扎堆」的特性。
例如:在所有副作用中,患者出现在眼部的副作用经常与皮肤、胃肠道副作用一块出现;而风湿类副作用经常与骨骼、肌肉疼痛的副作用一块出现。总结下来就是:皮肤、内分泌、胃肠道、肌肉与骨骼、肾脏的副作用与其他的副作用存在明显的「扎堆」关系。
到底哪些副作用,预示着免疫治疗疗效更好?最后,同时也是患者们最关注的问题,就在于到底哪些副作用预示着免疫治疗疗效更好?在这项临床分析中,研究者们同样给出了答案:
副作用越大,疗效越好的副作用:
临床分析表明,PD-1治疗过程中出现内分泌、皮肤副作用的患者,往往有着更好的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的风险比(HR)明显降低。
副作用越大,疗效越差的副作用:
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副作用的患者,往往生存结局更差,死亡风险显著增加。这一点也非常容易理解,一旦出现神经系统,或是呼吸系统的副作用,往往都容易出现非常危险,甚至危及生命的状况。
与疗效无关的副作用:
临床分析中,出现胃肠道、肌肉骨骼、肝脏相关的副作用时,对患者最终的疗效及生存结局几乎没有影响。
总的来说,这个史无前例样本量的临床分析告诉我们,对于接受PD-1抑制剂免疫治疗的患者而言,出现副作用的概率并不算低,需要大家平常心面对。
同时,一旦出现了内分泌、皮肤方面的副作用,我们的患者们更是可以提前庆祝,因为这意味着更好的疗效。当然如果出现中性,甚至不好的副作用,我们也不必惊慌,在症状出现后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对症治疗,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暂停用药或降低剂量,科学的进行副作用管理,进一步改善治疗结局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