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刷到一篇文章,讲的是学校中层干部“退二线”的事。文章提到某地教育部门规定,中小学副职和中层干到55岁就可以退居二线,退二线之后不用上课,甚至不用到学校上班,但仍然拿高级职称的工资,且享受平均绩效,让一线教师非常眼红。
1)
文章内容是否真实我们不清楚,不过如果内容属实,对地方的中小学教育是有很大影响的。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测算,一个中等规模的县,在编教师人数在5000人到8000人之间。取中间数字6500人,如果学校中层干部,包括校级领导,工作到55岁就可以退下来,不用去学校上班,那起码有数百名教师“在岗养老”。本来各校都是满编的,现在反而因为领导们“退二线”出现了缺人的情况。
而且,这些不用上班的“老干部”,职称等级都比较高,绩效工资又不比一线教师少,因此容易引发一线教师的不满情绪。
大家想一想,在一所学校里,一些没有退休的“养老人员”,占着高级岗位却不教书,拿着高薪却不做事,一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怎么会不受影响?
教师也是人,他们也见不得特别明显的“不公平”,他们自己辛辛苦苦地教书,就算不延迟退休也要一直干到六十岁,可是薪水比不上班的人少,职级比不上班的人低,他们会非常痛苦。
其实,中小学领导干部“退二线”是很常见的事情,不管是学校正职、副职,还是中层干部,在达到一定年龄的时候,都可以申请“退二线”。但“退二线”不代表不用上班了,而是仅仅表示他们退出了领导岗位,不用再承担那么多行政事务,身份从干部变成了普通教师,可以做一点普通教师做的事情了。
当卸下了领导的担子,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会自在得多,压力也会小一点,这时可以拿起书本,好好备课好好上课了,毕竟还在高等级的教师岗位上,不做点事说不过去。如果真的是因为脱离教学一线太久,没办法走进课堂,那就做一点后勤辅助工作,或者为学校的发展和年轻干部的成长做一些谋划,总之不能在岗养老,不要让一线教师寒心。
2)
可能有人会说,学校中层“退二线”享受一些超常规待遇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在职的时候付出了很多,他们很辛苦,55岁“退二线”在岗养老是对他们过去超额付出的一种补偿。
确实,中小学的行政班子为学校做了许多工作,日常管理、项目申报、学生安全、接待来访、教师培训等等,但他们在任的时候是享受了相应的待遇的。在绩效工资的分配上,校领导和中层干部都占很大的优势,很多学校,中层干部每周带三四节课,绩效工资就比每周带十几节课的一线教师高。
与此同时,在职称评审等方面,中层干部比一线教师也多了许多优势。比如有些地区,明确表示在职称评审时“同等对待班主任和中层干部”。而在实际评审中,相同条件下,学校行政干部(正职、副职和中层)基本都会优先考虑。所以我们看到,校级领导和学校中层一般都是学校里职称最高的群体。
也就是说,许多一线教师争着当行政干部,不是他们有多热爱行政工作,而是他们跟着政策方向走,他们为了现实利益或者未来利益才选择“为一线教师服务”的。
当然,我们承认,有些学校的确是在全心全意为学校服务,他们不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是心系一线教师和学校发展,只是这样的行政干部又有多少呢?
讲了这么多,是为了强调一个逻辑,那就是“好处不能全占”,当年在任时付出了劳动,也获得了利益,并没有吃什么大亏,现在又要“退二线”在岗养老,拿高薪不干活,逻辑上说不通。
如果真的是体力不行、脑力跟不上,要“退二线”,一线教师肯定欢迎,因为想当干部的年轻教师多了去了,谋得这份岗位起码可以帮助自己快速晋级。但如果仅仅是想在岗养老,那就非常不应该了。
今日话题:你所在的地区,中小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退二线享受什么待遇?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轶工坊
(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