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号下水,全球首艘高速可潜水型无人装备,将打破现有作战样式
航速40节,可水下悬浮一个月
无人艇的作战能力大幅提升,显现出越来越重大的军事应用价值。
中国无人装备的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前端,4月28日,一艘在此领域载入史册的型号顺利下水,这就是全球首艘高速可潜无人艇蓝鲸号。

与常规无人艇和半潜船不同的是,可潜无人艇是将水面高速艇与水下潜器相结合的一种创新船型。
蓝鲸号长11米,排水量12吨,水面航速高达30至40节,续航力可达数百公里,可实现数十米深的下潜和水下航行,能在水下静态悬浮一个多月,随时响应突发任务。

目前蓝鲸号的任务主要是用于气象探测、水下地形地貌测绘、水下拍摄、水下水质取样和水下电缆管线巡检等,可以实时将探测数据及视频资料传送到控制中心。该型艇不仅能够为探索科学前沿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利器,也能够成为服务国家战略提供智慧、高效的工具。

在俄乌冲突中普遍使用的无人攻击艇尺寸小、外装涂料使得雷达反射面小,更甚至能半潜航行,隐蔽性能较好,搭配其较强的机动性,因此具有一定的水面突防能力。
但问题是这些艇水面抗风浪能力差,自持力弱,且智能化程度低,作战样式单一,只能算是一种突袭战的消耗品,作战场景并不丰富。

蓝鲸号则是一种全新的水上水下结合无人平台,该艇后续具备极强的国防拓展能力,凭借水下静态悬浮的持久能力,可搭载多种设备或武器执行特定任务,在极端或危险环境中替代人员作业,具有很高的灵活性、生存力和效费比。

后续,如果将该型艇发展为族群化、远程化、智能化的家族,则更利于丰富无人作战的可用手段,拓展水面或水下战场空间、提高无人作战的多样性。

据介绍蓝鲸号下水后,将进行内场调试、系泊试验、码头试验、海上试验等,有望明年将投入实际应用。
这标志着中国在海洋智能装备领域实现从技术追赶到创新领航的跨越式发展。

总之,高速可潜无人艇既可像UUV一样充当水下作战平台,又具备其所没有的高速水面航行优势,可在未来海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下一步伴随着新型能源动力、跨介质通信等技术的应用逐步完善,高速可潜无人艇的作战效能和应用范围会进一步提升和扩大。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