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下等人”也是人,在他们眼里求职者只是“牛马”

据大河报报道报道,近日,一张“求职者咨询公司单双休后被辱骂‘下等人’没资格双休”的聊天截图在社交平台流传,引发热议。4月

据大河报报道报道,近日,一张“求职者咨询公司单双休后被辱骂‘下等人’没资格双休”的聊天截图在社交平台流传,引发热议。4月22日,负责招聘的涉事人员为此道歉,表示对“下等人”的说辞深感羞愧。

佛山某公司的招聘人员面对求职者询问“是否双休”时,竟傲慢回应:“你几斤几两,有工作就不错了,还要求双休?”“国家规定不是给你这种人的”“你没资格”“下等人”。这番言论不仅暴露了某些企业对劳动者权益的漠视,更折射出一种扭曲的职场文化,在资本面前,劳动者的人格尊严可以被随意践踏,甚至被直接贬低为“牛马”。

“下等人”三个字,刺痛了无数打工人的神经。招聘人员的这番话,绝非一时口误,而是某些企业长期奉行“压榨式用工”的真实写照。在他们眼中,求职者不是平等的人,而是可以随意支配的“工具”,能接受单休、加班、低薪的,就是“合格劳动力”;敢提双休、社保、加班费的,就是“不识好歹”。

这种傲慢并非个例,现实中,不少企业以“就业形势严峻”为由,肆意压低工资、延长工时、取消福利,甚至公开宣称“996是福报”“年轻人不能太安逸”。求职者稍有不满,就会被扣上“吃不了苦”“眼高手低”的帽子。此次事件中,招聘人员更是赤裸裸地将劳动者分为三六九等,认为“国家规定不是给你这种人的”,仿佛法律赋予的休息权只属于某些“高等人”,普通打工人不配享有。

《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不超过44小时,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双休制,企业因生产特点无法执行的,也应合理安排调休。然而,现实中许多企业公然违反规定,单休、大小周、无偿加班成为常态,甚至以“自愿加班”“"奋斗文化”美化剥削行为。

此次事件中,招聘人员不仅否认求职者的休息权,还试图用“有工作就不错了”来PUA对方。这种逻辑极其荒谬,难道就业市场紧张,劳动者就该放弃合法权益?难道企业提供岗位,员工就得感恩戴德、逆来顺受?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契约,而非施舍。企业支付工资,员工付出劳动,双方本是平等交换,何来“恩赐”一说?

事件曝光后,涉事招聘人员虽道歉,但问题的根源并未解决。佛山市人社局回应称,由于双方未建立劳动关系,此事属于民事纠纷,求职者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然而,这类事件不能仅靠个案处理,而应成为整顿职场生态的契机。

首先,劳动监察部门应主动介入,对涉事企业是否存在普遍性侵权展开调查。如果一家公司敢在招聘时公然蔑视劳动法,其内部管理很可能存在更多违规行为。其次,司法应加大对职场歧视的惩戒力度。侮辱求职者人格的言论,不仅违背公序良俗,更可能构成人格权侵害,法律必须让傲慢者付出代价。最后,劳动者需增强维权意识。面对职场PUA,忍气吞声只会助长企业的嚣张气焰,唯有依法抗争,才能推动改变。

“下等人”的言论之所以引发众怒,是因为它撕开了职场中最丑陋的一面,在某些企业眼中,劳动者不是人,而是可以随意使唤的“牛马”。但现实是,没有所谓的“下等人”,只有未被尊重的打工人;没有“福报”,只有受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

职场不应是弱肉强食的丛林,而应是平等互信的契约关系。企业若继续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待员工,终将被劳动者用脚投票,被法律制裁,被社会唾弃。只有当每一个打工人的尊严都被认真对待,“人”才能真正成为职场的主角,而非被驱使的“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