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9年7月,鲜卑人攻打马城塞(今河北淮安),杀县长吏。
邓遵率领3000弓弩手联合马续率领的南匈奴骑兵,在辽西、右北平会合,出塞攻击鲜卑人腹地,大胜而归,俘获牛羊马匹财物无数。
公元119年9月,益州刺史张乔派遣从事杨竦率兵攻打西南少数民族夷帅封离,双方在楪榆发生大战,汉军大胜,斩首西南蛮夷联军30000余人,俘虏1500余人。

封离被打怕了,表示自己是被几支西南少数民族胁迫才造反的,并斩杀了这几支西南少数民族的将帅,将其头颅交于汉王朝投降。
其余36支西南少数民族队伍见封离投降了,也跟着投降了汉王朝。
公元119年秋,被汉王朝打的西迁的北匈奴听闻汉王朝放弃了西域,又卷土重来,回归西域,胁迫西域各国骚扰汉王朝。
敦煌太守曹宗上书朝廷,请求朝廷派兵帮助西域各国再次赶走北匈奴,重新获得对西域的掌控权。
看过前文的应该记得,当初放弃西域,是汉安帝刘祜为了夺权,不经邓太后自己下的旨意,而邓太后为了保全他的皇帝尊严,只能将错就错了。
这么多年下来,邓太后一心维护汉王朝,而汉安帝刘祜为了夺权,处处使绊子,做了多少错事出来。
到现在这个时刻,邓太后已经对汉安帝刘祜非常失望了。
邓太后不再给汉安帝刘祜留言面,下达了汉王朝势力重归西域的命令,命令敦煌太守曹宗全权负责此事。
这个决定,符合大部分汉朝官员,特别是西域附近汉朝官员的想法。
因此,敦煌太守曹宗一接到命令,就派长史索班率领1000人队伍驻扎伊吾,帮助西域各国防御北匈奴。
汉王朝的队伍重归西域,车师前国和鄯善国立刻表示一切以汉王朝马首是瞻。
公元120年3月,北匈奴联合车师后国的队伍攻打伊吾,杀死车师前国司马及敦煌长史索班,驱逐了车师前国国王,进逼鄯善国。
鄯善王向敦煌太守曹宗求救。
曹宗将消息传回朝廷,邓太后立刻派出5000人队伍赶赴西域,重新夺回了伊吾和车师前国。
军司马班勇向朝廷建议重设西域都护府,并在西域驻军。
邓太后回复,现在汉王朝对西域的控制还不足以设置西域都护府,派遣一名西域副校尉率300人军队驻扎敦煌,全权负责西域事宜,再派一名西域长史率领500人驻扎楼兰。如此,向西可以控制焉耆国、龟兹国,向南可以抚慰鄯善国、于阗国,向北可以抵御北匈奴,向东可以保持与长安的联系顺畅。

此举,有效拓展了汉王朝势力重归西域的步伐。
公元120年春,上郡羌人5000人攻打张掖。
公元120年6月,护羌校尉马贤率领万人进讨上郡羌人。
为了防止羌人重演汉军一到就逃跑的故事,双方第一战,马贤诈败,汉军损失百人。
上郡羌人看到此景,认为汉朝军队实力不济,放弃了逃跑的想法,与汉军硬碰硬。
次日第二战,马贤大破上郡羌人,斩首1800人,俘虏1000人,其余羌人四散而逃。
当煎羌人趁着马贤在张掖与上郡羌人交战的时机,偷袭金城。
还没等当煎羌人攻入金城,马贤的队伍已经回来了,一战斩首数千人,当煎羌人落荒而逃。
公元121年春,马贤再次攻打羌人,杀死羌人2000余人,掠夺牛羊马匹10万余头,并下令汉军可以随意烧杀掠夺羌人。
公元121年秋,忍无可忍的众羌人部族在忍良和麻奴的率领下,联合起来攻打马贤的汉军,在牧苑将汉军击败,斩首400余人。
之后,麻奴又率领羌族联军攻打武威和张掖,皆破。

马贤联合先零羌和沈氐羌4000余人追打麻奴率领的羌人联军,一直追到鸾鸟,羌人多数投降,麻奴逃回湟中。
之后,马贤将先零羌和沈氐羌4000余户迁往山西。
有人可能要问了,马贤为何忽然纵容起手下欺压羌人了呢?而且因此造成那么大的麻烦。这不是之前马贤的所作所为呀?
马贤作为的转变,是因为长安发生的一件大事。
是什么大事?我们下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