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学术自由保卫战:特朗普政府与哈佛大学的资金博弈背后的教育政策

2025年4月16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平台Truth Social上发布长达5分钟的视频讲话,将矛头直指常春
2025年4月16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平台Truth Social上发布长达5分钟的视频讲话,将矛头直指常春藤名校哈佛大学,称其为"培养反美思想的巢穴",并威胁永久取消联邦资助。

美国联邦政府此前冻结了为哈佛提供的22亿美元的拨款,同时冻结总值6000万美元的政府合同。(路透社)

这是继3月冻结哈佛22亿美元科研拨款后,特朗普政府对高等教育机构展开的新一轮"精准打击",标志着美国政府与顶尖高校的矛盾已从政策博弈升级为资金绞杀。

特朗普的指控集中于哈佛的"意识形态灌输":"他们在课堂上传播仇恨,在招生时搞种族歧视,用纳税人的钱资助反犹研究。"

他特别提及哈佛医学院去年发表的《中东政策倾向报告》,称其"系统性抹黑美国在以色列的盟友地位"。这种指控与教育部此前启动的"校园反犹主义调查"形成政策组合拳,目标直指大学的多元化与国际化政策。

联邦资金冻结的连锁反应

哈佛财务办公室的数据显示,此次被冻结的22亿美元拨款占其年度预算的18%,涵盖生物医学、清洁能源等127个联邦资助项目。

其中包括NIH资助的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心(年预算1.2亿)、能源部的固态电池实验室(年预算8000万)。

更严重的是6000万美元政府合同的暂停,涉及五角大楼的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研究,这直接影响230名科研人员的项目进度。

哈佛捐赠基金规模达530亿美元,理论上可短期对冲资金冻结,但医学院院长乔治·戴利指出:"联邦拨款的价值远不止资金,它代表的是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承诺。现在这种承诺正在崩塌。"生物统计系教授玛丽·沃克的团队被迫中断新冠变种监测项目,该项目曾在2024年疫情反弹中提前两周预警新毒株。

多元化办公室的存亡之争

冲突的核心导火索是政府要求关闭的"多元化、公平与包容办公室"(DEI)。该机构成立于2019年,负责制定招生中的少数族裔加分政策,过去五年帮助哈佛非裔学生比例从12%提升至17%。特朗普政府在4月3日的备忘录中指控其"实施逆向歧视",要求30天内解散并提交员工通讯记录。

哈佛校长加伯在回应中引用《第一修正案》:"当政府开始审查大学的录取标准,当思想多元化成为被打击的目标,我们就站在了学术自由的悬崖边缘。"他特别指出,DEI办公室主导的"农村学生扶持计划"过去三年让阿巴拉契亚地区录取率提升200%,"这不是政治正确,而是机会公平"。

高等教育的"麦卡锡主义"回潮

这场冲突被学界视为1950年代"忠诚调查"的现代翻版。美国大学协会(AAU)统计显示,全国已有47所高校收到类似整改通知,涉及DEI办公室、性别研究系和移民学生服务中心。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被迫解聘"批判种族理论"课程教授,康奈尔大学撤回对巴勒斯坦学生组织的资助。

教育部的"对付反犹联合行动小组"被指带有政治偏见。其成员包括前联邦党人文基金会律师,该组织曾公开呼吁"清洗大学校园的左翼思想"。

在发给哈佛的17页清单中,甚至要求审查犹太学生团体与巴勒斯坦学生组织的互动记录,被法学教授劳伦斯·特赖布称为"对学术自治的宪法性侵犯"。

资金战背后的政治算计

特朗普政府的战术清晰:通过《联邦资助责任与透明度法案》第117条,以"资金使用不符合国家利益"为由冻结款项。

这一条款自2024年修订后,赋予教育部部长直接干预高校预算的权力。据《华盛顿邮报》披露,教育部长米老鼠·德沃斯的私人日程显示,她本周与12家保守派基金会会面,讨论"如何重塑高等教育价值观"。

财政打击的精准性令人警惕。哈佛32%的科研资金来自联邦政府,而同为常春藤的普林斯顿仅18%。这种"选择性施压"被解读为对2024年大选中哈佛校友捐款倾向(83%支持民主党)的报复。特朗普在讲话中特意提到:"他们用纳税人的钱资助我的政敌,现在该付出代价了。"

学术共同体的集体反抗

加伯校长的公开信获得127所大学的联署支持,包括MIT、斯坦福等研究型大学。加州大学系统宣布设立1亿美元的"学术自由应急基金",承诺接纳受政治迫害的学者。更微妙的是企业界的反应:谷歌云突然宣布与哈佛续签10年合作协议,追加5亿美元用于AI伦理研究,被视为对政府的间接抗议。

学生的行动更具象征意义。4月17日,哈佛广场出现2300名学生组成的"学术自由人链",每人手持写有被冻结项目名称的标语。工程系博士生阿米尔·汗举着"固态电池:让美国电动车领先世界"的牌子:"他们在杀死未来的竞争力。"

制度危机的深层映射

这场冲突暴露了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是联邦政府通过资金分配掌握实际控制权,另一方面是大学自视为"独立思想堡垒"。当2024年最高法院推翻平权法案后,DEI办公室成为少数族裔权益的最后防线,而政府的清洗行动被视为"后平权时代的全面反攻"。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科研生态。国家科学院警告,联邦资助的政治化将导致"逆淘汰"——擅长迎合政策的应用型研究获得超额拨款,而气候科学、性别研究等"敏感领域"将无人问津。这种影响可能在十年后显现:当美国失去基础研究的全球领导力时,今天的资金战或将成为转折点。

未解的宪法命题

在加伯校长办公室,挂着1952年哈佛拒绝麦卡锡主义调查的历史文件副本。如今,同样的宪法问题再次浮现:第一修正案保护的学术自由,能否对抗行政部门的财政权力?当政府将"政治正确"凌驾于知识生产之上,美国高等教育的"灯塔形象"正在经受最严峻的考验。

这场战役不会很快结束。哈佛已向联邦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指控政府"违反正当程序"。但在2025年的政治气候下,司法裁决可能沦为权力博弈的另一个战场。正如《高等教育纪事报》所言:"这不仅仅是哈佛的危机,当政府开始决定大学该思考什么,所有人的智识自由都已身处险境。"

当剑桥市的樱花飘落哈佛园,这场关于学术自治的战争才刚刚开始。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棒曾改变制造业版图,如今挥舞的资金大棒,正试图重塑美国高等教育的DNA——而哈佛的抵抗,或将成为守护学术独立的最后防线。

博雅文成:本文仅供参考之用,并不构成要约、招揽或邀请、诱使、任何不论种类或形式之申述或订立任何建议及推荐,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如因相关建议招致损失,概与作者本人无关、编者及作者无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