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职场,被快节奏裹挟,会感到焦虑。
而焦虑,却又没什么用。既不能带来良性的感受,更无法解决眼下的问题。
不如,从正面的角度,看看“快速”对工作的影响?
表达工具更有效。
工作中会用到的硬件软件,如果花时间练习,应用得当,不但能够大大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也能拿到更好的工作效果。前提是,你得花时间,聪明地花时间。不一定要拿着说明指南,专门地钻研某一个软件或工具。而是要带着目标,也就是自己在工作中的实际需求,来探索这个工具。
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我们不会被一堆看不懂,或者虽然看得懂但是看得晕的专业术语吓住,而是放下对字眼的琢磨,对实际功能进行摸索。其次不容易感到枯燥。找一个新东西学,其实是很费心神的。工作中要用到的这些东西,通常也不会是我们本能中会喜欢感兴趣的东西。一味地盯着学,其实很折磨人。带着工作中的实际需求来探索,目标清晰,相对来说也比较有意思。当问题被解决时,也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带来的推动力,会转化为我们的主动驱动力。
获取信息更方便。
不仅仅是能够快速获得信息,而且各种门槛的降低,打破了很多领域的边界。我们获得信息的范围,一下子就变得极其广阔。当然,这也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信息的筛选。不是每一个进入视线的信息,都及时且有用。我们就需要对此进行筛选。完全无用的,暂时无用将来或许有用的,马上就能用起来的,分析归类之后,才能有效地使用起来。否则,就会消化不良。
工作沟通更高效。
一方面是得益于工具的提升,由此也带来职场人的心理上的改变。很多原本局限于现实条件,不得不“等一等”的事情,现在可以马上谈。拉一个工作群,即时讨论即时操作。
做到这一点的基础,当然是各种工具,但前提在于找到对的人。你得知道,这一块的工作,是谁负责,谁有资源,谁能搞定,——这些都需要长期的积累,并不是电脑或手机上装一个功能齐全的软件,就能做到。否则,小小的工作群里,便会挤满了一堆不相干的人。原本想要精简的事务,反而变得冗杂。
打破了很多边界。
除了信息获取更方便之外,很多行业的边界变得模糊。能做什么,会做什么,也称了一个短暂的概念。想做什么,有时会变成只要的决定因素。原本卖水的,边界打破之后,可能会卖个机器人卖个车。芥菜树下看,就人的本质而言,我们并不比前人更加聪明,或更加大胆。过去的职场前辈们,很多事情想不到,不是因为他们不敢想,而是真的受限于很多边界,压根就么有想到的可能。如今,看得多了,见识广了,思路活了,自然也就更加敢想。
并且,发现很多结果其实没那么可怕之后,也会更加敢干。
原创不易,一见你就happy。转载需本人授权。不想错过职场趣聊,关注:<芥菜树下>,闲话职场,南北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