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北京站的演出圆满落幕之后,网络上关于这场“大考”的讨论却远没有结束。
51团和某音平台上的各种声音再次沸腾起来。
一位黑粉在我的评论区留言,直接指出刀郎在北京站最后一场演出时唱不下去了,暗讽刀郎是在“收割韭菜”,完全没有底线。
与此同时,编外军师杜子建在直播界也一直活跃。
继前两天成功促成大明白与刀迷在同一间直播间进行辩论后,1月9日的直播中,杜子建抛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挟恩图报”。
他试图用这个概念来反制刀迷,对抗传统道德中的“知恩图报”。
杜子建认为,刀迷们对那朵云的批评实际上是一种道德绑架,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以“知恩图报”为借口要求那朵云回报师父。
表面上看,杜子建似乎是在摆脱“道德绑架”,但实际上,他正在解构和否定传统美德“知恩图报”。
对于不熟悉杜子建过往论述的网友来说,这可能让人感到困惑。
事实上,杜子建在之前的直播中多次强调,刀郎与那朵云之间,师徒关系与合同关系应当水火不容。
如果存在师徒之名,则不应有合同关系;如果有合同,就不应有师徒关系。
这种逻辑自他倒戈投敌后,便成为其直播的核心观点。
然而,师徒情与合同真的无法共存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以郭德纲创立的德云社为例,这里不仅师徒情深,同时也实行严格的合同管理制度。
每位徒弟,包括岳云鹏在内,都需要与德云社签订长达十年的合同。
这一制度在曹云金离社事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曹云金因不愿签订长期合同而选择离开。
同样,赵本山与徒弟们之间既有深厚的师徒情谊,又存在着明确的合同关系。
据传,赵本山允许徒弟们进行直播带货,但要求向公司支付一定的分成。
赵本山和郭德纲作为文艺界的两位大佬,他们的管理模式无疑具有代表性。
如果按照杜子建的逻辑,刀郎与那朵云的关系模式,乃至赵本山、郭德纲的管理模式都是极其错误的。
我建议:杜子建直播时直接向这两位前辈叫板,看看网友们怎么收拾肚子剑。
显然,杜子建打着反道德绑架的旗号,用“挟恩图报”对抗“知恩图报”,明显是站不住脚的,甚至可以说是荒谬的。
为了维护那朵云,他似乎连最基本的道德底线都抛弃了。
当然,杜子建身上并非全无可取之处。
例如,他曾建议那朵云解散51团,这一建议展现出大智慧。
毕竟,杜子建曾在1990至1996年间在高墙内深造过六年,对法律有着深刻的理解,对51团可能带来的危害有着清醒的认识。
因此,在直播间他不仅提出了解散51团的建议,还主动与51团划清界限。
51团的创始人毕业于新疆刀郎音乐学院,拜母亲为师,学习女高音专业。
其代表作品如《使劲想》、《螃蟹歌》、《从南抢到北》等深受大家喜爱。
在这个春节期间,不妨读读这样几本书:《农夫与蛇》、《忘恩负义》、《吃水不忘挖井人》、《鳄鱼的眼泪》、《10年河东,10年河西》以及《十年拔刀,一剑天开》。
这些故事提醒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尤其是在娱乐圈这样的大染缸里。
无论是刀迷还是那朵云的支持者,都应该理性看待问题,不要被情绪左右。
刀郎的成功离不开粉丝的支持,但粉丝也应该保持理性和冷静,不要因为一时的情绪而做出过激的行为。
杜子建提出的“挟恩图报”论调虽然看似新颖,但本质上是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扭曲。
真正的“知恩图报”是一种美德,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感恩之情。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美德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在娱乐圈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人,珍惜彼此的情谊,而不是用所谓的“道德绑架”来束缚对方。
回到刀郎的演出,这次北京站的成功不仅是对他音乐才华的认可,更是对所有支持他的粉丝的一种回报。
每一次精彩的演出背后,都是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和付出。
刀迷们之所以如此热爱刀郎,正是因为他的音乐触动了他们的心灵。
希望未来的日子里,刀郎能够继续为我们带来更多动人的旋律,也希望每一位听众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
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里,我们需要更多像刀郎这样用心做音乐的人。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温暖和力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无论是面对质疑还是赞美,刀郎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专注于自己的音乐事业。
这种坚持和执着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最后,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一些启发。
无论是对待朋友还是陌生人,都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