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烧死人你们看到吗?"——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近日在股东大会上再次语出惊人,矛头直指小米SU7的自燃事故,并高调宣称格力电车"十几年零火灾"。
一边是销量火爆的小米SU7,一边是深耕商用车的格力钛新能源,这场"口水战"背后,究竟是技术实力的较量,还是商业竞争的延续?
"安全牌"狙击小米SU7
董明珠借小米SU7此前自燃事件(尚未官方定论),强调格力钛新能源公交车"零火灾"记录,试图塑造格力在电动车安全领域的标杆形象。
但争议点:格力钛客车实际运营约8年(2017年至今),且2023年三亚一辆格力钛公交车曾起火(官方称外部火源引燃)。
延续"10亿赌约"恩怨
2013年董明珠与雷军的"10亿赌局"以格力胜出告终,但小米近年跨界造车势头凶猛,SU7上市首月销量破万,4月第三周销量超7000辆,重回新势力前三。
董明珠此前还暗讽小米"炒股价""偷技术",甚至提及"50万专利赔偿"(小米否认),火药味十足。
【格力造车的真实力如何?】商用车的"护城河"格力钛新能源主攻公交车、环卫车等商用领域,北京"大一路"1路公交是其标志性案例,但家用车市场仍是空白。2024年格力虽成立"格力汽车",但尚未推出乘用车型。
技术路线差异小米SU7采用主流三元锂电池,而格力钛主打钛酸锂电池(寿命长、安全性高但能量密度低),更适合商用车。有业内人士指出:"两种技术本无优劣,但董明珠的对比有偷换概念之嫌。"
【小米SU7真被"打脸"了吗?】自燃事件影响有限尽管小米SU7发生过起火事件,但官方未确认是电池问题(可能是碰撞导致)。其销量未受显著影响,4月总销量或突破3万辆,资本市场仍看好其长期潜力。
用户评价两极有车主认为"董明珠言论偏激",也有人调侃:"格力要是造家用车,我第一个买来和SU7对撞测试。"
【行业观察:口水战背后的焦虑】格力急需新增长点空调主业增长放缓,格力在手机、芯片、新能源等领域多次尝试转型,但除空调外鲜有爆款。造车被视为关键突破口,但商用车的想象空间远不如乘用车。
小米生态链的威胁从手机到家电再到汽车,小米的生态链持续蚕食格力传统地盘。雷军更擅长"流量造车",SU7的热度让格力钛的商用车型显得"低调"。
【结语:安全不是"口水仗",而是真技术】董明珠的激烈言论,本质是格力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缺位下的"防守反击"。但消费者更关心的是:
格力何时推出能对标SU7的家用车?
钛酸锂电池能否解决续航短板,适应民用需求?
这场争论,或许只有市场能给出答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