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磁县”一个小县城,居然有冠以“中国”二字的县级博物馆

磁县位于华夏腹地,为晋、冀、鲁、豫四省通衢。历史上曾因临滏水取名“临水县”,因地产磁石而得名“磁州”。自三国魏黄初三年(

磁县位于华夏腹地,为晋、冀、鲁、豫四省通衢。历史上曾因临滏水取名“临水县”,因地产磁石而得名“磁州”。自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年)设县,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今天,我们要为大家介绍的这座博物馆就处在河北磁县境内。

‬“黑与白的艺术”~磁州窑博物馆

中国磁州窑博物馆

磁州窑博物馆位于河北省磁县磁州路北。其建筑风格以“窑”为中心,以“弧”为展线,上下两层,设四大展厅。馆内珍藏文物12819件(套),其中一级文物有52件(套)。

磁州窑创烧并鼎盛于北宋中期,延续至南宋、元明清,为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

磁州窑品种诸多,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底黑绘装饰艺术,开启了中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以白地黑花、刻划花、窑变黑釉最为著名。

青釉龙柄鸡首壶 北齐

鸡首壶,西晋时由浙江越窑首创,因壶嘴作鸡首状而得名。是西晋至唐流行的一种瓷壶。

中国磁州窑博物馆所藏的这件北齐青釉龙柄壶,1975年出土于磁县东槐树高润墓中。其造型精美,瓷釉油润如水,是北齐青瓷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件文物。

黄绿釉模印鸭形水注 唐代

鸭形水注最早来源于罗马,通过草原丝绸之路,由西域经过草原之国柔然,再传入中国。

这件唐代黄绿釉模印鸭形水注,于2012年南水北调出土。其造型为连体的海螺与鸭子,海螺中空为杯,口部有纹,施黄釉。鸭子回首,身有羽纹,亦施绿釉。器物精美,兼具装饰与实用功能。

自地黑花缠枝芍药纹长颈花口瓶 金代

这只缠枝芍药纹花口瓶,于1987年出自磁州窑观台遗址,是目前磁州窑遗址中发现的唯一一件白地黑绘花口造型的瓷器。

这只花口瓶制作工艺复杂由模范工艺和传统的拉坯工艺相结合制作完成。其上的装饰花纹采用典型的白地黑绘装饰手法。整件文物从其制瓷工艺、绘画技术都体现了当时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

金代白地黑花龙纹盆 金代

团龙纹是龙纹的一种,代表了权势和尊贵。金代白地黑花龙纹盆,1987年出土于磁州窑,应是为皇宫烧制的贡品。

此器器形硕大,为磁州窑制品中之仅见,其上描绘的龙纹图案线条流畅,体现了中国金代磁州窑工匠高超的制瓷技艺。其为磁州窑孤品,是磁州窑博物馆镇馆之宝。

金代三彩迦陵频伽

迦陵频伽是佛教典籍中记载的一种神鸟,因其声音美妙动听,婉转如歌,故又名妙音鸟,其形象为人首鸟身。

这件金代三彩迦陵频伽,1987年出土于磁州窑,目前考古发现的金代迦陵频伽皆为建筑脊饰,存在于屋顶垂脊或戗脊的首端。

元代白地黑花“相如题桥”长方形枕

白地黑绘是磁州窑特色装饰,融合书法、绘画与制瓷工艺,开创陶瓷美学新境界,成就辉煌。此技法受宋代书画艺术影响而成熟发展。

磁县博物馆所藏元代相如题桥故事狮纹枕白地黑绘是磁州窑最具特色的装饰方法。它将中国传统书法、绘画技法与制瓷工艺相结合,创造了磁州独特的综合艺术形式。底部印有“张家造”窑戳。

红绿彩孩儿枕 金代

陶瓷枕隋唐始创,唐后大量生产,逐渐成为百姓喜爱的寝具。宋金元时期,瓷枕发展繁荣,产地广布,造型丰富多彩。

宋金时期孩儿枕盛行,皆因隋唐后战乱人口锐减,宋代重孝道求子嗣。外加上宋代制瓷业发达,因此孩儿枕热销。磁州窑烧制的婴儿枕最为突出,童子的形象发式多样,服饰别致,造型活泼可爱。

红绿彩题“长命福德”纹碗 金代

红绿彩瓷诞生于北宋晚期至金代,鼎盛于金代中后期(约12世纪末至13世纪)。其出现与北方磁州窑系的创新密切相关。开创了多色釉上彩绘装饰的先河,被誉为“瓷器上的丹青”,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金代红绿彩题“长命福德”纹碗,以鲜艳的红、绿、黄三色为主色调,在碗底书写有“长命福德”四字。笔法自由豪放,兼具写意与工笔特点。

回望华夏磁州窑,千年窑火映辉煌。遥想昔日窑工巧,泥土幻作玉瓷光。匠心独运巧思量,烈火焚烧更坚强。今朝瓷器传四方,千年传承续华章。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是晓姝。原创不易,欢迎您的关注、点赞以及在评论区的留言,我们下周一再见。